追赶工业4.0 加快“中国制造”智能转型进程
创新是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技术革命对提升经济质量、实现发展跨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倡导全民参与创新,正是要用创新的方式和手段来推进创业进程。当前,新的事物层出不穷,例如三维(3D)打印已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实际应用,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新技术潮流。参观3D打印展览后,了解到我国在3D打印技术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深受鼓舞。卢秉恒教授关于我国制造技术及世界3D打印主流技术的讲解,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听后收获颇丰。今天,我们专注于3D打印的讨论,意在悟出更深层次的道理,以更好地推动国家发展升级。下面我将谈几点意见。
一、迎接新工业革命,树立发展新理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各国都在争夺未来产业的制高点。面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我们必须在扩大需求的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改善供给,释放新的发展动能。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必须走在发展升级的前沿。
我国制造业规模虽居世界第一,产品种类丰富,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巨大的国内市场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等优势,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追赶工业4.0的我们还要在工业2.0、3.0领域进行补课。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树立新的理念,包括技术方面的新理念以及管理的新理念。这要求我们加深对新一轮经济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宏观思考。
从发展规律来看,生产力的提高源于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化和生产方式、组织模式的创新。新技术群的出现和集群式应用往往与生产组织变革相互交织、形成共振,推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从石器到两次工业革命,人类文明逐渐从个体、小手工作坊发展到机械化大生产阶段。如今,随着众多新技术的涌现,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走来。与此依托互联网和3D打印等新技术的“小手工作坊”再度崛起。这种新型作坊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外部广泛联系的一个社会化单元。产品更加个性化、定制化,创意和制造往往来自全社会的协作。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些新技术、新变革、新趋势,遵循和把握规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制造方式也经历了等材制造、减材制造、增材制造三个阶段的演变。3D打印即增材制造,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技术,实现了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重大转变,改变了传统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大幅缩减了产品开发周期与成本。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若能广泛应用增材制造方式,将有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如此,增材制造的理念也可以被服务业等其他行业借鉴。
二、把握新时代机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全球产业结构正在深度调整。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文章第二部分继续)我们需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
三、培育新动能,推动创新发展
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 (后续部分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继续展开)中国3D打印技术与智能制造的崛起
我国3D打印技术研究紧跟时代潮流,部分领域甚至走在世界前列。面对全球先进制造技术的迅速崛起,我们不能落后,必须积极参与,抢占先机。为了打造中国制造的新优势,我们不仅要瞄准世界产业技术的前沿,加强3D打印等核心技术的研发,还要加快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进程。我们要以个性化定制满足市场需求,以增材制造降低能耗,以绿色生产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推动新兴产业集群的壮大,使中国制造在价格、性能和质量的优势上更上一层楼。这也将为国与国际产能合作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助力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
推动经济向中高端迈进,智能制造是关键手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引发制造业的深刻变革。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的技术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生产模式也在发生转变,柔性化、网络化、个性化的生产成为新趋势。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部署智能制造,希望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保持领先地位。
要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我们不仅要补强传统制造的短板,还要在绿色制造和智能升级上加大投入,加快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和装备的应用。美国发展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互联网+智能制造”,而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聚集和利用各种资源,为企业发展插上翅膀。不论“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核心都是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的变革。
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并迈向中高端水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关键依托。创新不仅是科技工作者的专属,而是全社会的责任。中国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完整的工业体系等优势,只要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创新的力量就会无穷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将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带动新技术的发展,加快“中国制造”的智能转型进程。
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之上。只要我们继续激发创新活力,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中国必定能在制造业强国之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在今日国务院举办的专题讲座上,我们看到并了解到了一种全新的趋势与未来展望。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背景下,“双创”不仅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也为大企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了推动这一进程,正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并改进监管方式,以营造一个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优质环境。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破除束缚,汇聚众智,更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大型企业,它们正在将改革与创新深度融合,通过体制机制的革新,增强自身集聚创新资源的能力,激发内在的创新活力。这种变革正在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的巨大转变,使传统的有界企业逐步转变为的、开放式的、协同创新的平台。这样的转变不仅让热衷于创新创造的创客和极客们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更为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要想把握大势、了解新知,加强学习是首要的途径。今天这场讲座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获取新的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吸收新的理念。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施政有效性的一种重要举措。未来,各部门、各单位都需要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讲座和学习活动,拓宽视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只要我们秉持新的理念,引领创新,以新的支撑推动创新,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我们必定能够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中国经济质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