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是怎么看VR的?
在科技与资本的交汇点上,几位行业领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VR/AR产业的未来趋势。这些嘉宾分别来自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公司、终端厂商以及应用厂商和投资领域。其中,ARM的吴雄昂先生为我们带来了关于VR芯片市场的独到见解。
主持人提问:VR、AR所使用的芯片,与电脑芯片有何不同?目前市场上,哪些公司在研发此类芯片?吴雄昂表示,目前VR、AR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各大厂商主要使用的是存量芯片进行技术优化。从产业链角度看,硬件基础尚未完善,标准化进程缓慢,这制约了使用体验的提升。而针对是否即将爆发或仅是市场炒作的问题,他认为还需要时间等待,至少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只有当标准足够统一,芯片选择足够丰富时,这个市场才可能真正爆发。
当谈到未来技术架构的走向时,吴雄昂透露ARM已经在为VR、AR进行优化,但主要是以软件底层优化为主。对于是否会推出专门为VR、AR应用的新平台,他表示这需要时间来研发和优化。
随后,超多维的戈张先生分享了他们的观点。他们主要关注图形图像领域,既从事光学设计,也关注芯片问题。他强调,除了传输延迟等屏幕问题外,芯片也是关键。他们致力于解决现有VR设备的问题,无论是重量、无线传输还是芯片架构,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他还介绍了轻度VR和重度VR的区别。轻度VR主要应用于现有视频、3D电影等,强调便捷性和舒适性;而重度VR则更注重沉浸感和游戏丰富性,对光学设计和图像真实性有更高要求。
道同资本的张醒生则从投资人的角度分享了看法。他强调了B2B市场是VR市场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他还介绍了除了游戏之外的其他VR、AR应用场景。这些内容令人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除了游戏之外,VR和AR还将带来更多的革命性应用场景。这些嘉宾的分享为我们揭示了VR/AR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让我们对这个充满潜力的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见解生动而富有启发性,让我们更加期待这个产业的未来。张醒生先生谈到了他对虚拟现实(VR)的看法。他首先提到,现在很多人都体验过VR,这让他回想起自己第一次上网时的激动心情。他认为VR现在虽然受到广泛关注,但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他提到,目前关于VR的讨论往往比实际应用更多,现场几乎没有VR设备和体验机会。他还比较了扎克伯格参加VR发布会时的情景,强调了VR在消费者体验方面还有待提升。张醒生认为,目前一些商业应用如沃尔沃的生产线展示已经很好地应用了VR技术。同时他也指出,VR在消费者领域的应用还需要时间,但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他预测,B2B的业务可能会先于B2C发展起来。
威阿科技的刘宛平先生则重点讨论了VR的眩晕问题。他表示,眩晕是阻碍虚拟现实市场推广的最大问题之一。他指出,影响眩晕的两个主要因素分别是计算速度和时差问题导致的3D聚焦平面被强行分离。他提到,虽然内容问题也很重要,但只有在解决了眩晕问题后,虚拟现实技术才能真正迎来爆发。刘宛平强调,解决眩晕问题需要同时在硬件和内容两端下功夫。
主持人向戈张询问关于观看3D电影和VR时产生的不适感,特别是眩晕问题。戈张回应,眩晕问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计算能力的延迟问题,二是屏幕的刷新频率导致的视觉残留问题。对于传统的3D电影,时差问题已经得到部分解决,主要是通过偏振技术。而对于VR设备,除了计算能力,厂商正寄望于新的OLED屏幕来解决视觉残留问题。对于轻度应用,如观看房产等,可能解决得比较好,但重度应用则较难解决眩晕问题。
主持人进一步提及汇交平面和汇聚平面的问题,戈张表示,尽管技术进步迅速,但眩晕问题只能减轻,不能完全消除。对于重度应用,眩晕可能仍是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张武学则通过举例解释了视差问题的解决方式,并分享了关于手机VR的相关内容。他提到手机VR是轻度化的产品,适合广大消费者使用。而乐视已经在VR领域有所布局,包括在内容制作和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杨永强更是强调了VR对整个行业带来的深远变革。他提到乐视致力于打造全面的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内容体验。关于用户如何观看乐视的VR赛事内容,他表示平台是开放的,对于手机类型的分体机可以通过APP观看,而对于适配的一体机也可以观看。至于一场比赛有多少观众用VR观看,他并未具体透露数字。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内容的丰富,VR观看体验将越来越普及。
以上内容保持了原文的风格特点,并转化为生动、流畅的文本。希望符合您的要求。杨永强表示,虽然目前VR资源的数量相对较小,但乐视云已经实现了资源的打通,并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他们的平台不仅涵盖了上游的VR内容,还与广大终端商合作,将内容直接输出到云平台。这使得更多的用户愿意体验,而不仅仅是停留在demo实验室阶段。他们致力于打造一个视听平台,并认识到VR这种形态对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影响巨大。实际上,他们已经与上游的VR内容生产商和终端设备厂商形成了真正的合作模式。
对于是否属于垂直集成的问题,杨永强表示并不是通过垂直形成能力,而是将这些能力开放出来,形成了一个开放闭环的生态体系。比如,他们与上游的VR全景摄像机厂商合作,这些厂商拍摄的内容可以直接到乐视云平台,其设备销售后就能输出VR内容到终端厂商。关于平台是否仅限于乐视内容的问题,杨永强强调他们的平台是开放的,任何电视都可以观看乐视的内容。用户可以选择自己的头盔来观看他们的内容,他们致力于打造VR开放的生态系统。
许良杰则从技术投资人的角度分享了AR市场的前景。他认为AR市场会比VR更大,因为AR能够无缝整合现实与虚拟的东西。他提到美国的一个预测报告,到2020年,AR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美金,远远超过VR的300亿美金。他还分享了AR在医疗、远程交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并表示对B端市场的期待更高。他认为现在是教育市场、教育用户的起始阶段,未来在芯片、感应器和商业模式上也会有新的突破。对于中美创业公司的差异,他表示两边都看,并认为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未来会有更多的公司涉足VR、AR领域。
两位专家都看好VR和AR的未来前景,并认为这两个领域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他们强调了开放与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更多的公司和个人参与到这个领域中来。他们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为行业带来了宝贵的见解和启示。在内容垂直领域,特别是在商业应用中,存在众多引人入胜的场景。以直播为例,这一领域正如火如荼。我曾经在新浪微博服务,见证了视频的繁荣兴盛。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小咖秀,便展现了无穷的创意潜力。
未来,VR直播将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融入互动元素。当前的VR技术虽然已十分先进,但互动功能的缺失仍是一个遗憾。想象一下,若能通过VR技术与明星互动,这将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场景。在VR技术的应用中,有一个特别吸引我的场景:购买沙发。传统的购买沙发需要亲自到店挑选,考虑尺寸、颜色与家中装修是否匹配等问题。现在硅谷以及中国的许多公司正通过VR技术作为切入点,将沙发与客厅完美融合。这其中的想象空间巨大。
还有一个令我感到惊奇的现象:在互联网的早期阶段,由于我主要从事搜索业务,发现存在大量与和成人内容相关的搜索词。事实上,这种趋势在西方也正推动着AR和VR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人行业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整个AR和VR行业的蓬勃发展。
生活小妙招
- 智能建造加速传统产业格局重构
- 人工智能2050年超过人类智能
- 机器人产业未来的趋势如何
- 用匠人精神打造服务机器人
- 救援机器人的崛起与未来
- 机器人上岗引领安全生产3.0时代
- 灵动AMR哈雷摩托Pic2Go即拣即走方案成DHL全球
- 江苏苏州:疫情催生物流配送新市场 配送机器人
- 机器人应用推广提速,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 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中小企业该如何践行?
- 丰田的首款下一款EV将是雷克萨斯品牌电动业务正
- 我是谷歌机器人,我认为人类天生不适合在科技
- 日本银行设中文服务机器人接待华人
-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藏在人工智能的历史里
- 浙江日报头版点赞!会“缝合”不锈钢钣金的机
- 工业机器人龙头布局智能人形机器人,但不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