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竞逐机器人市场 三大趋势令人关注
全新篇章:机器人产业盛宴,上海工博会展现未来智造力量】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机器人产业正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动力。正在上海如火如荼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再次成为各路机器人“大咖”争相亮相的绝佳舞台。从秦川机床到新时达,再到埃斯顿等A股上市公司的参与,无一不为这一舞台增添了别样的光彩。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将有望跃居世界前列。
二级市场对机器人产业的热情同样高涨。超过四十家的A股机器人产业上市公司正在蓄势待发,其中领头羊沈阳新松机器人前三季度的利润增长达到了惊人的21%,股价涨幅更是高达107%。
上海工博会的舞台上,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新松机器人推出的国内首台七轴机器人,展示了我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秦川机床带来的机器人基础关键件——“机器人关节”,这一过去依赖进口的部件,明年将实现批量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的突破。
东浩兰生集团董事长、上海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戴柳,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重量级人物,分享了未来中国机器人市场的三大趋势。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从高端行业向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延伸,大幅节约用工成本并提升生产效率。服务机器人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从银行大堂经理到养老护理,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安全可控性将不断完善,人机协作将更加紧密。
在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如何避免同质竞争,保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指出,应加大对机器人共性技术平台的研发投入,在关键部件上取得持续突破,最终培养出10家左右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骨干。
与此亚威股份的业绩符合预期,其发布的财报显示营收稳定增长,盈利能力稳定。与徕斯的合作生产线性机器人本体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第一批订单正在组织生产。市场期待公司能在机器人业务领域持续拓展,维持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这场工业盛宴展现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无论是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还是服务机器人的广泛应用,都预示着未来的智能制造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期待在这场变革中,我国的机器人产业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海伦哲:业绩大幅增长,并购步伐稳健前行
动态事件:
2014年年末,海伦哲公布了一份振奋人心的业绩预测。根据公司公告,预计2014年度实现的经营业绩将大幅度增长,营业收入预计在57,100万元至62,300万元之间,比上年同期增长约43%-56%。更令人瞩目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达到1,600万元至1,750万元,同比增长约188%-215%。
主要观点:
海伦哲的业绩如预期般实现了惊人的增长。这一增长得益于高空作业车市场需求恢复正常水平,以及军品、消防车新产品的持续投放市场。公司的年度销售收入因此有了显著的提升,进而带动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随着市场需求的回暖和新产品的持续推出,海伦哲的销售额和利润均实现了显著增长。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贡献也约为850万元,相比去年的214万元,有了显著的提升。
海伦哲作为国内领先的高空作业车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一直在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自2011年收购格拉曼后,公司成功进入消防车行业,虽然目前市场排名尚未进入前十,但公司正瞄准消防车中、高端市场,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
公司不仅加大了技术投入,还通过资本运作开启了新的篇章。例如,公司与深圳巨能伟业技术有限公司的并购事项已经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并购重组审核委的通过。公司与法国GIMAEXINTERNATIONAL的合作也标志着海伦哲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
子公司上海格拉曼最近取得了一项重要的发明专利证,这项专利将被应用到新产品上,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
基于公司良好的业绩和稳健的并购步伐,我们维持对公司未来6个月的“谨慎增持”评级。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子公司设立:新战略部署,海内外资源整合迈入新阶段
机器人公司今日公告与沈阳三家类产业投资基金联手设立核心零部件合资子公司,标志着公司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战略发展的重大突破。注册资本为1亿元,公司以伺服驱动与专利等无形资产及现金形式出资占40%股权。投资基金以现金形式出资剩余部分,展现了公司对核心零部件业务的强大信心与决心。
设立子公司是加强公司在全球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一直是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此次突破有望大幅度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子公司的产品线涵盖控制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减速器等,不仅满足公司内部需求,还向外部机床、电动汽车、纺织等多行业拓展,预期将显著增大公司收入规模,提升利润率水平。
此次合作不仅是一个战略平台,更是海内外资源整合的重要步骤。公司将利用这一平台深化与国内外先进零部件公司的合作,技术、规模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子公司的股权结构使得公司能更好地享受资源支持,提高自有资金效率。的大力支持为公司带来更多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低息融资等机遇。
展望未来,随着新产能的释放、定增项目的落实以及外延并购的推进,机器人公司有望乘工业4.0之风,实现高速跨越式发展。考虑到行业热度及公司高成长的确定性与持续性,我们维持对公司的“强烈推荐”评级。风险提示新产能释放及外延并购进度低于预期的可能性。
新时达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核心业务,推动全面发展
新时达公司公布了员工持股计划,旨在推动核心业务的发展并增强团队的积极性。该计划分为四期实施,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和认购定增股份等方式取得公司股票。激励基金与员工自筹资金的比例不超过1:1,预计员工持股计划总金额约4200万元,锁定期为12个月。
该计划的实施对象包括国际贸易和机器人业务的骨干员工。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公司为核心业务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特别是机器人业务和海外电梯产品业务,作为公司近年拓展的重点领域,将是未来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海外电梯产品市场是公司的重点布局领域之一。公司凭借显著的产品性价比优势,通过香港和欧洲两个据点发散海外业务,预计海外市场收入增速将实现30%以上的增长。机器人业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电梯机器人的相关业务已经实现快速起量。
我们预期新时达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广泛布局将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凭借深厚的电梯,公司的电梯机器人业务实现快速起量。随着机器人团队的壮大和业务拓展的深入,我们预计机器人业务将在未来实现持续的高速增长。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给予新时达公司“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我们也提醒投资者注意新产能释放和并购进度的风险。
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决定将慈星股份的目标价位上调至30元。自今年三月首次强烈推荐以来,公司股价已经实现翻倍,且其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不断验证我们的推荐逻辑。我们坚信公司在自动化业务和毛衫定制平台上的后续发展将持续催化其股价上涨。
慈星股份在自动化领域的布局深度和广度正在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近期,公司通过收购中天,成功将自动化业务扩展至广东;三月份收购苏州鼎纳,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自动化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与固高合作伺服与控制器,与埃夫特合作系统集成与本体代理销售,进军机器人业务。公司还通过设立智能控制技术子公司和参股自动化装备公司,试水自动化智能设备领域。目前,公司的自动化布局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们预计这一领域的投资将在2015年开始进入收获期。而且,公司账面持有的20亿现金将为其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除了自动化业务,慈星股份的毛衫定制平台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公司控股股东早在2013年就开始尝试与阿优文化合作,开展童装定制业务。如今,平台流程正在建设中,预计将在今年实现DEMO版本上线,并在年内正式上线。这一平台不仅为公司打开了新的盈利渠道,还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慈星股份的前景充满信心。预测公司2015-2016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19元和0.31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17倍和71倍。我们再次强调,“买入”慈星股份,并坚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