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超越想象未来就在眼前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热闹展台上,我们见证了机器人技术的巅峰展现。那些灵活滑行的机器人在雪上冰上犹如舞者,轻盈又自如。更令人惊叹的是,还有机器人施展起了厨艺,为我们制作美味的煎饼果子。仿佛邓丽君亲临现场,仿真人形机器人带来震撼的歌声,真假难辨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百余只机器狗绑上布老虎,在红毯上同步舞动,如同一场机械之舞。
在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上,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了众多企业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超过500件展品亮相,其中不乏全球首发的新品,展现了机器人领域的最前沿技术。这些机器人不仅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未来生活方式的预览。
此次大会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展示技术的前沿性,更在于其全新的展览模式——“机器人+应用场景”。这种新模式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机器人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革。在沉浸式的展览中,人们开始思考: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或许,每个人的想法都能成为未来机器人产业的新方向。
走进展厅,你会被那些越来越像人的机器人所吸引。大连蒂艾斯机器人公司的仿真人形机器人邓丽君,不仅口型与歌词完美契合,其鲜活的姿态和表情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还有一个名为“西尔”的仿生机器人,它不仅能与真人互动交流,更拥有与设计它的工程师一模一样的外貌。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博阳介绍,这款EX机器人凭借全身140多个自由度,展现出逼真的动作和表情。
人形机器人不仅外观酷似人类,其动作设计也愈发接近人类。在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展台上,第七代高动态仿人机器人“汇童”展示了走、跑、跳等精细动作。展台负责人介绍,这款机器人在升级后拥有多自由度,其灵巧手指、手臂、腰部和头部都能实现更自如的动作。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6公里,跳跃高度和距离也显著提升。
人群中,一款面部表情捕捉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观众面前的屏幕上,只要观众摇头、挤眼、吐舌,这款机器人就能立即模仿。有趣的是,旁边的工程师与机器人的面容竟然一模一样。工程师西尔介绍,这款机器人以他为原型研发,无论是皮肤质感还是各种表情,都栩栩如生,仿佛真人一般。
当我们感叹人形机器人的前沿技术时,日常生活中的服务机器人则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机器人技术为生产生活带来的变革。研磨豆子、萃取咖啡,再到漂亮的拉花,只需70秒,一杯由机器人制作的咖啡便大功告成。配备灵活的机械臂,机器人能精准定位、识别特征、测量信息,将不同尺寸的产品恰到好处地放置到指定位置。
如今,拥有灵活机械臂的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快递分拣配送领域。在展会现场,美团智能仓内机器人的演示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当投件人员扫描商品条形码后,放入机器人翻板,3D分拣机器人便开始工作,根据条形码将商品放入对应的订单料筐中。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智能快递车也亮相现场。据京东物流X研究部智能终端负责人介绍,这款智能车最大载重可达200公斤,续航100公里,集成了10大核心技术,能够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为物流“最后一公里”提供基础运力服务。目前,这种智能快递车已在全国25座城市常态化运营,数量超过400台。这些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新鲜感。走进智能时代,“机器人+”引领变革风潮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机器人+”的概念正逐步从蓝图走向现实,在农业、制造业、物流、医疗等多个领域形成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的身影日益活跃,它们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术锐科技展区,一群学生被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所吸引。当看到机器人的“蛇形臂”如人类的手般灵活,轻松剥开鹌鹑蛋的蛋壳时,他们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款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突破了技术难题,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同类型机器人相媲美,无疑是世界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它的出现,不仅延长了医生的手,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使微创手术变得更为精准、灵活。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领域王冠上的明珠。在医工融合的趋势下,医疗机器人的应用正逐渐普及。它们不仅能缓解学习曲线过长的问题,还能实现手术的精准化和标准化操作,拥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介入放射科主任段峰表示,医疗机器人在介入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在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四条手术机械臂正忙碌地进行操作。它们的一体化设计使得持镜手臂能够根据持刀手臂的需求自由移动,机械臂强大的握力避免了镜子抖动造成的视线模糊,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市场部经理徐茜告诉记者,公司接下来的目标是实现这些机器的量产,并推进零部件的国产化,以降低手术成本,让县市级医院也能广泛使用远程机械手术。
机械臂,在远程手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研发与制造融合了众多尖端技术。在睿尔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上,一款机械臂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款机械臂如同人类的手臂一般灵活,可以弯曲到各个角度,以不同的力度摇晃着手中的瓶子。它的灵敏度令人惊叹,与摄像机、底座一同组成的机器人造型,展现出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从六轴到七轴,是机械臂设计的一次重要跃升。”睿尔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大客户部负责人王泽文介绍道。人的手臂由七个关节构成,七轴机械臂的设计和人的手臂如出一辙,为科技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在这场博览会上,一些为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痛点而诞生的机器人也备受瞩目。比如,为了解决核酸检测医护工作人员长时间户外工作的劳累和压力问题,智能咽拭子采集机器人应运而生。它具备多项功能,如咽拭子自动剥离与抓取、被采集者信息与样本信息自动匹配等,实现了咽拭子样本采集全流程自动化,大大减轻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已经在上海投放了近100台,价格亲民,按照成本价采购。它的集成化和整体效果已经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单采还是混采都能轻松应对。”
机器人产业正迎来一个创新发展、升级换代的重要机遇期。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主论坛上的发言中如此表示。在市场需求、技术突破和政策引导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机器人已经深入到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为社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安川首钢的展位上,新能源电池盒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7台工业机器人、10个工艺流程,全面展示了电池盒生产的多种工艺过程。从“可想”到“可造”,我们已经看到了显著的进步和巨大的潜力。
在这个科技与艺术交织的时代,机械臂和机器人的发展不仅展现了科技的进步,更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技术的华美展示:安川首钢、元宇宙3D打印与机器人的未来
安川首钢已提前储备技术,不仅具备强大的机器人研发能力,更可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制完整的机器人应用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交钥匙”工程。这样的能力不仅凸显了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彰显了其对软硬件协同重要性的深刻理解。正如一双手需要大脑的精准指挥,科技与研发的硬件与软件同样不可或缺。
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音乐,一台外形酷似太空舱的元宇宙3D打印机在展会上闪亮登场。它的银灰色外观立刻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展区内的氛围充满了未来科技感,就连提供给观众的座椅也是这款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产品。一造科技的元宇宙3D打印机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其整体生产流程采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确保了产能的透明共享和生产数据的可追溯性。CEO韩力介绍道:“我们的设备实现了虚实共生的理念,让建造的对象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无缝转换,‘可想即可造’。”
回想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禁好奇:从“可想”到“可造”,我们究竟走到了哪一步?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张伟民副所长透露,虽然国内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的生产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少进口产品被国内产品替代,但尚未达到量产阶段。成本虽然有所下降,但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仍在继续。
在申昊科技展区,各种智能巡检机器人活跃于各种场景之中。这些机器人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环境需求,无论是极寒环境还是室内开关室操作,都能应对自如。这一切得益于申昊科技在软件和硬件上的自主研发力度。
而在“机器人+农业”专区,我们看到了大田作业、林果采摘、畜禽养殖以及设施农业作业等多种功能的机器人。它们能够利用多种传感器对农作物和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和分析,实现数据的实时高速传输,无缝驱动机械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些机器人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未来农业的美好蓝图。最新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2021年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这一年里,工业机器人的产量达到了惊人的36.6万台,同比增长高达68%,服务机器人的产量也增长了47%,达到了921.4万台。机器人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更是扩充至101家,涵盖了从整机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等各个细分领域。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强大活力,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