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有10台机器人为你打工

生活知识 2024-12-12 14:28www.robotxin.com生活百科

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工博会上,ABB工业机器人IRB8700与库卡KR CTYEC Nano新一代低负载工业机器人全球首发。库卡的新一代低负载系列机器人重新定义了该领域性能参数,成为新的标杆。

国际机器人联盟预测,即将到来的机器人革命将造就一个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市场。未来,机器人如同手机、电脑般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展望前路,有人预测未来每个人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可能会超过十台。

服务机器人成为下一个热点领域,而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则正在迎来其2.0时代,即人机协作、人机共融的时代。这一变革带来了移动机器人的广泛应用,预示着协作机器人元年——2016年的到来。

迪士尼电影超能陆战队中的暖心角色“大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大白”是医护健康机器人的代表,也是服务机器人的一种。我们是否有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白”?虽然“大白”还在路上,但在刚刚闭幕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日本机器人专家石黑浩教授制作的酷似真人的美女机器人Genminoid F吸引了众多关注。这款机器人的皮肤由硅胶制成,可以发声、对话和唱歌,如同真人一般。

两个间隔不到20天的行业盛会——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和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11月于上海和北京相继举行,使机器人概念在资本市场掀起热潮。两大展会传递了一个共同的信息: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并将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投入。作为全球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已将机器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智能产业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正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

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到“十三五”末,中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工业机器人2.0的开启标志着协作机器人的崛起。从变形金刚到纳米机器人,从工业手臂到网络虚拟,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切具备智能感知、分析、执行功能的器物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机器人。当前,各种机器人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如装配、搬运、家政、收割等,给人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智能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早在1954年,美国乔治·德沃尔设计出第一台可编程的工业机器人,标志着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已逐渐走向智能化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机协作、人机共融成为新的主题,协作机器人将抢占先机。四大国际机器人巨头ABB、安川、库卡和发那科纷纷布局协作机器人领域。例如,ABB的工业机器人YuMi作为全球首款真正实现人机协作的双臂机器人备受瞩目。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YuMi折纸飞机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而在工博会上,它以人机协作装配工作站的形式呈现其高效协作的能力。在繁忙的工博会现场,上证报记者亲眼见证了工作站的高效协作生产模式。现场,一台YuMi双臂机器人与一名工人并肩作业,共同完成了装配任务。YuMi机器人主要负责简单的旋紧、定位等装配工作,而工人则专注于设计灵敏器件等复杂任务。ABB研发的相关系统负责自动进料,确保生产流程顺畅进行。这种协同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实现了灵活与安全的生产环境。

顾纯元,ABB(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介绍道:“YuMi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小件装配的生产需求,特别是消费电子产品行业对柔性生产和灵活制造的追求。其双臂设计、智能双手、精密运动控制及先进的控制系统和软件共同构成了YuMi的强大功能。而其人性化的安全设计更是让工业机器人在人类近距离协作中变得现实。”他也提及KUKA展示的移动协作机器人KMR iiwa展现了移动协作机器人的崛起。KUKA通过这一新型机器人应对工业生产的新挑战,它能在人与机器人之间创造全新的合作模式。

除了这些备受瞩目的产品,新松推出的协作型机器人和盾安环境发布的遨博 i5 新型协作机器人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它们都在讲述着人机协作的新故事。行业分析师罗立波认为,人机协作成为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主流趋势,这背后离不开行业需求变迁、柔性化提升、机器人感知能力提升以及安全性要求的提高等多个因素。在汽车产业中,工序的轻量化、小型化、精细化对机器人的柔性提出了新要求。而在消费级电子行业,协作机器人则应运而生。协作机器人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创新。新型的协作机器人具有低噪音、低能耗、低伤害的特点,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在盾安环境发布的遨博i5机器人中,其先进的力控功能和多传感器安全检测确保人机安全协作。

与此国际机器人联盟主席Arturo Baroncelli向世界展示了工业机器人强劲的发展势头。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汽车制造依然是其主要应用领域,但同时也包括电子、金属和化妆品等行业。在国际经济复苏疲软的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无疑为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工业机器人的蓬勃发展,服务机器人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不仅为金融服务等行业带来了智能化转型的可能,还为家居生活带来了便捷和乐趣。从Ina智能机器人到扫地机器人等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服务机器人正在为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变革。这正是服务机器人成为下一个热点领域的预示。在双“11”的购物狂欢中,清洁机器人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特别是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科沃斯这家国内扫地机器人公司,凭借出色的表现,全网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3.15亿元,其中在天猫商城的销售更是高达2.76亿元。其明星产品地宝朵朵销量突破8万台,单品销售额超过一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07%。与此美国机器人公司irobot也在这个购物节实现了超过亿元的销售收入,这一数字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之多。

这款扫地机器人不仅在双“11”期间挤入了网上家电销售的前十名,其销售额甚至超越了小米手机和创维电视,引起了业内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特别提到了这一点,指出服务机器人将成为未来的热点领域。

哈工大集团副总裁兼服务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乔徽认为,服务机器人的市场预期非常大。从2014年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将超过300亿美元,其中家庭用户使用的机器人销量将突破3000万台。

服务机器人,本质上是为了服务而存在。根据不同的使用者和使用环境,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如扫地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另一类则是为专业领域提供的服务机器人,如康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以及排爆机器人等。

乔徽认为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的机遇多样化。市场方面,受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家对服务机器人的支持力度巨大,同时中国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基础。

据统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将超过2.48亿,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也将超过3000万人。这类人群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非常迫切,除了助老机器人外,助残技术人、康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在中国均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机器人进入家庭在中国也蕴含着无限的商机。

以医疗机器人为例,像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正在为医疗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它具备宽阔的高清3D视野、稳定去除人手生理性震颤的操作以及高度灵活的7自由度手腕等特点,帮助外科医生更精确高效地完成各种手术。全球已经有300家医院使用了达芬奇机器人,并且其精准、微创的手术效果广受外科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基于其消费属性,产业和学界的观点普遍认为,未来服务机器人市场将是一个蓝海市场,未来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大于工业机器人。许多专家预测,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工业机器人的时间最远可能是10年,最近可能只需3年。

与工业机器人不同,服务机器人对智能和硬件的要求更高。一旦人工智能和硬件技术如计算能力、储能技术、电子能耗效率等取得突破,全能型的机器人将有可能诞生。

在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将围绕汽车、机械、电子等领域的生活服务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发展。中国也正在加快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的瓶颈。机器人正在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的高科技制高点。随着《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的完成,我们朝着一个宏大的目标迈进:到2020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预计将增至80万台。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使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产品质量媲美国际水平,关键零部件满足市场需求,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揭示,《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共同描绘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预计至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销量将达到惊人的15万台;至“十三五”末期,中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产值有望冲破千亿元大关。市场的需求空间如星辰般广阔,政策环境长期利好,中国机器人产业正站在爆发式增长的门槛上。

在这一浪潮中,全国各地的企业纷纷跃入机器人领域。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已超过四十家。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企业数量预计达到700至800家,涉及机器人业务的上市公司也超过五十家。尤其是国内企业,如新松机器人等,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增长。

全球巨头如ABB、安川、库卡、发那科等已经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为了响应市场需求并降低制造成本,这些巨头纷纷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并全方位拓展市场。与此本土品牌如柯马机器人等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在第17届工博会上,本土企业展示了他们的创新成果和实力。

东浩兰生集团董事长戴柳认为,从工博会的成果来看,国内机器人在核心产品和制造能力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他预测,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渗透到更多的传统制造业领域,服务机器人市场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而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则强调了质量提升的重要性,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并提醒警惕技术空心化等三大风险。

机器人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拓展,机器人将为我们带来更加灿烂和美好的明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