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小呆被多家公司抢注商标 (2)
一、抢注时刻及规模
在支付宝的“中国锦鲤”活动中,信小呆的名字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广大网友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这一幸运儿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一场关于商标注册的争夺战。让我们回溯到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揭晓其中的奥秘。
早在2018年,信小呆的名字因成为支付宝的超级大奖得主而备受瞩目。在这股热度的推动下,其姓名商标也迅速成为了被大量申请注册的对象。据数据显示,仅那一年,信小呆姓名的商标就被申请了高达98次之多,涉及的企业和个人遍布全国各地。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抢注现象一直持续至今。截至到2021年6月,累计申请量已经超过了惊人的百次。在这之中,已有29项商标成功注册,而剩下的71项则仍在申请审核之中。
二、商标的注册类别及分布状况
在商标的注册类别上,我们可以看到信小呆姓名的商标注册涉及到了多个领域。从日化用品、广告销售到机械设备、餐饮住宿以及珠宝钟表等多个国际分类,都有信小呆商标的身影。这不仅展现了其广泛的影响力,也预示着潜在的商业价值。而在地域分布上,这些申请主体遍布全国,呈现出一种分散的状态,没有明显的地域集中特征。
三、抢注行为的特点与争议点
在仔细研究后发现,这场抢注行为的时间节点十分敏感。最早的行为发生在信小呆中奖事件曝光的次日,即2018年10月8日。这无疑是对热点事件的敏锐捕捉与投机性利用。这一行为也被普遍看作是典型的“恶意抢注”,可能涉及到商标法的规制问题。然而至今尚无公开信息显示信小呆本人或其关联方对相关商标提出异议或发起法律行动。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公众人物的商业价值在商标保护机制中的潜在冲突,也引发了关于商标注册与保护的社会讨论。在这场关于商标注册的战斗中,既有商机的争夺,也有法律和道德的,究竟谁能成为真正的胜者,尚待时间的检验与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