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作 共话未来(第六期) 四两拨千斤 协作机器人如何赋能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 2025-02-22 11:54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由中国机器人网主办的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论坛在深圳盛大召开了一场关于协作机器人应用场景技术研讨的盛会。本期我们迎来了艾利特机器人营销副总任怡女士,她将为我们深入探讨“四两拨千斤,协作机器人如何赋能智能制造”这一话题。

随着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一直在寻求更加省力、省钱、省时间的方法。协作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其“轻”和“巧”的特点,正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有力抓手。

任怡女士指出,随着生产趋势的变化,智能制造中的非标和柔性问题逐渐凸显。传统的专机和自动化线虽然解决了大规模生产的痛点,但对于柔性生产的需求却难以满足。这时,协作机器人凭借其安全、高效、易用、灵活的特性,应运而生。它们能够替代人工完成那些繁琐、重复的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协作机器人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它更像是一个可以灵活搭配的工具。从夹爪、吸盘到螺丝枪、胶枪,再到打磨头,各类末端工具都能与协作机器人完美搭配。它们还可以与各种传感器、AGV小车等结合,进一步扩展其运动范围和应用领域。

在应对智能制造中的非标和柔性痛点时,协作机器人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虽然它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的占比尚小,但符合市场发展大趋势的它,增速迅猛。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其市占率已经超过了6%。

任怡女士还深入探讨了协作机器人的四大特点:安全、易用、轻便、高效。她指出,协作机器人的人机协作模式正是打开非标和柔性自动化的钥匙。其轻质化、机电一体化的设计,不仅让机器人在运行时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其紧凑的尺寸、拖拽编程等特点,也让机器人的使用难度大大降低。

单工位改造和渐次自动化是现阶段协作机器人在工厂中的主要任务。任怡女士强调,选择合适的工位,通过机器换人或传统换协作的方式,就能实现现有自动化水平的改进。而为了让协作机器人更好地服务于工厂,客户还需要根据工厂自身情况设置合理的自动化目标。

任怡女士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协作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巨大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协作机器人将在未来的智能制造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迈向工业4.0时代:艾利特的渐次自动化之路

并不是所有工厂都能够一蹴而就实现工业4.0的梦想。相较于一步到位的全面自动化,艾利特认为人机协作的“渐次自动化”模式,将是更为灵活且高效的选择。在实际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艾利特观察到那些急于采用全自动化产线的客户,往往是自动化水平尚待提升的工厂。他们受到同行自动化的优势吸引,渴望快速提升自家工厂的自动化水平,往往希望通过复制模式迅速达成全自动化目标。

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全自动化意味着巨大的硬件投入、人力资源的重组以及长时间的研发过程。跳过中间步骤直接实现全自动化,无疑增加了技术风险。在艾利特看来,急于实现全面自动化的客户并非协作机器人的理想用户群体。相反,采用协作机器人帮助他们逐步实现自动化过渡,才是更为稳妥的策略。这样既能逐步积累机器人使用经验,又能有效控制技术和商务风险。

艾利特为此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从单个工位开始改造,采用渐次自动化的策略逐步推进。具体实施包括三个方面:设定合理的自动化预期和目标,确保每一步的实施都符合实际需求;借鉴成功案例并结合自身生产制程进行个性化定制;从简单的应用场景入手,逐步积累机器人使用经验并扩展应用范围。这种策略既确保了技术的逐步积累和应用经验的丰富,也为工厂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效益。

结语:解决顾虑,共创协作机器人新纪元

协作机器人市场尚未完全打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客户对协作机器人的投资回报存在顾虑。针对这一问题,艾利特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专家。选择应用场景的重要性在于每一种机器人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场景和劣势场景,只有找到最适合的应用场景才能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应用专家的作用不可忽视。艾利特自豪地介绍到他们的CEO和CTO都是机器人领域的资深专家,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在他们的引领下,艾利特有信心帮助工厂解决痛点、实现自动化升级的梦想。当这些痛点得到解决时,协作机器人的春天也就到来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