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通用机器人AI 重塑机器人产业链

人工智能 2025-02-12 09:36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作为新兴科技产业,机器人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进步为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技术虽为关键,却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成熟的产业链作为支撑,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壤”。

在Vision China 2021 (北京)大会的“3D视觉与机器人”论坛上,机器人行业的各方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3D视觉在智能制造领域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与应用。论坛吸引了INDEMIND联合创始人姜文的参与,他带来了主题为《打造通用机器人AI,重塑机器人产业链》的演讲。

姜文指出,在机器人行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居高不下的成本、功能性的不足以及效率的低下是限制行业发展的三大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得到了逐步的解决,机器人行业也由此迎来了初步的发展热潮。

当前的火热仅仅是个开始,距离行业的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市场角度看,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仍然极低。以家用扫地机器人为例,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其渗透率也不足0.5%。商用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更是大量尚未被充分认知。在物流、巡防、工业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仍有巨大的发掘空间。

目前涉足机器人领域的品牌多为新兴品牌,传统品牌尚未深入涉足。随着行业成熟和场景的明确,传统品牌一旦发力并结合其强大的销售网络优势,将成为机器人市场的主要增量来源。机器人行业的增长路径已经逐渐清晰。虽然看似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但行业的发展依然充满了动力和机遇。对于机器人行业来说,真正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未来的发展值得各方期待。随着机器人市场的迅猛扩张,整个产业链的瓶颈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众多机器人企业从产品研发到落地应用,需要全面涉足整个产业链,导致落地周期长、投入成本巨大,且智能化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些现实因素催逼着产业链走向成熟。

姜文指出,一个健康的产业链应该有着明确的分工。以INDEMIND为例,该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行业最上游的AI技术供应商,致力于解决产业链的核心问题。依托领先的立体视觉技术,INDEMIND为机器人开发了一套具有AI能力的底层操作系统——INDEMIND OS。

这一系统为机器人提供了地图构建、导航定位、路径规划、智能避障等底层功能的实现,以及上层交互决策逻辑的执行。从单一功能到全面整合,INDEMIND正积极推动产业链的标准化进程。

据了解,INDEMIND OS以立体视觉技术为核心,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搭配其他低成本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家用和商用各类场景。该系统具备工业级应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中小型机器人传感器成本降低70%,整机成本下降40%提供了可能。

针对当前机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INDEMIND以INDEMIND OS为基础,推出了针对家用小型机器人和商用中大型机器人的AI解决方案——INDEMIND RBN10和INDEMIND RBN100。这两个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机器人企业缩短6-9个月的产品研发时间,并将研发成本降低80%,接近千万级的节省。这无疑为机器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姜文指出,当前大多数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他们的智能表现仅限于基本的任务规划,缺乏智能决策能力,这是机器人领域的普遍问题。智能化一直是INDEMIND的核心研发方向,经过多年的深耕,我们已经走在行业前列。特别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立体视觉技术,能够为机器人构建富含环境语义信息的三维地图,这与依赖激光的方案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实际的视频案例展示中,搭载INDEMIND机器人AI方案的机器人,其独特的决策智能模型表现出色。无论是底层功能的实现还是上层交互逻辑的执行,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姜文进一步表示,现在机器人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许多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企业都开始转向立体视觉技术,这与INDEMIND的长期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基于已经成熟的自然导航技术,INDEMIND正在研发更高级的决策智能技术。随着我们产品的不断部署,海量的运行数据将帮助我们不断完善机器人的运行特性,同时降低边际成本,反哺自身,为行业提供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的机器人AI产品。

INDEMIND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深厚的技术积累,离不开我们专业化、年轻化的研发团队。目前,公司拥有一支50多人的团队,其中核心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0%,超过40%的团队拥有硕博学历。我们的研发主导人员来自中科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英特尔研究院,他们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