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转移 要打好精准牌

人工智能 2025-02-11 13:57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在宣化经济开发区的北汽福田雷萨泵送机械厂内,1月11日,工人们正在调试全新的泵车生产线上的自动化焊接机器人——臂架自动焊接机器人。这一切的背后,反映了张家口市宣化区与北汽福田汽车集团自2015年签署合作协议以来,承接其北京厂区部分产业转移的积极成果。

随着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的封顶,总投资达120亿元的项目主体厂房建设已近尾声,预计今年将竣工投产。曹妃甸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明星区域,已经承接了76个北京产业转移项目,合同总投资高达2304亿元。两会期间,这些喜人的消息不断传来,展现了我省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方面的最新进展。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如何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消除同质化竞争的困扰,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科学规划产业定位是关键。以曹妃甸区为例,近一年来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对自身科学的规划与精准定位。在丁绣峰代表看来,虽然曹妃甸区拥有港口优势、区位优势和工业用地优势,但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的明确指导。这份《规划》确定了曹妃甸区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中的产业定位,包括提升基础产业、推动高端制造业、布局新兴产业和培育服务业等。

透过每一个受到京津企业青睐的市县、开发区,都可以发现一份科学、精准的规划。邢台市结合自身的优势,梳理出适合承接的京津转移产业,明确发展“4+2”新兴主导产业,深入开展招商对接活动,吸引了天津天纺集团等一批大企业落户。相比之下,一些定位模糊的地方仍停留在打感情牌、拼优惠政策的阶段,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科学规划和精准定位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当务之急。

精准打造承接平台同样重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质量最高、体量最大的产业协同项目,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受到广泛关注。沧州市为给北京现代打造一个舒适的“家”,精准打造承接平台和载体,经过多轮筛选,最终将厂址确定在沧州经济开发区。秦皇岛市也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配套等方面下功夫,提升承接平台的承载能力。建设大、中、小类型不一的承接平台,为京津企业提供更多选择。

我省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需不断提升承接平台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力,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式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创新破解落地难题——精准对接需求,打造京津产业项目的繁荣生态圈

随着协和、四环、康辰等48家知名药企纷纷落户渤海新区,北京制药行业正在对河北渤海新区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大批项目总投资高达15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吸引北京医药企业达100家,产值飙升至1000亿元。为何北京制药企业纷纷选择渤海新区作为发展之地?

这一切的成功得益于北京与河北之间的创新合作模式以及政策的积极调整。“新建的北京·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北京医药企业提供了理想的承接平台。”渤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强表示。更为重要的是,两地的有关部门打破政策壁垒,推动共建共管共享模式的实施,为企业解决了新药品落地转化和规模化生产的难题,同时确保企业可以继续享受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维护了“北京药”的品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北京药企外迁河北需重新办理生产手续的问题,我省与北京市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方式:总公司注册在北京,分公司注册在渤海新区。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北京总公司的税收不受影响,又使得分公司的税收和收益能够最大化地流向渤海新区。

而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支持下,北京市成功获得了药品跨区域生产试点的批准。这一政策允许企业在京津冀地区设立多个生产基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政策和管理带来了新的突破。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北京制药企业的热烈响应,使得渤海新区成为北京制药企业外迁的首选之地。

每一个京津产业项目的成功落户,背后都隐藏着类似的故事。定州市政协主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业鹏委员指出,京津产业项目的转移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厂区建设问题。它还涉及到职工安置、产业配套、政策配套等多个层面,可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吸引并保留这些项目,我们需要创新服务,精准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各类难题。只有深入企业、项目主体的实际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我们才能确保京津产业项目引得来、留得住、活得好,进而加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打造繁荣的京津产业生态圈。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