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也要高智商

人工智能 2025-02-09 09:32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世界机器人大会,汇聚前沿智能力量。在十月金秋的怀抱中,一场以“共创共享共赢,开启智能时代”为主题的盛会于昨日揭幕。在这里,汇聚了来自全球近150家领先企业,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顶尖机器人技术与产品。这不仅是一场技术与智慧的展示,更是智能机器人引领未来的趋势盛会。

走进会场,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智能机器人的生动展示。它们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符号,而是生动具象的展示,激起了每一位参观者对智能机器人的无尽兴趣。其中,除了引人瞩目的家用机器人之外,工业机器人也引起了众多专业人士的极大关注。因为工业领域仍然是智能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

在高端论坛上,俄罗斯机器人协会主席Vitaly Nedelskiy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震撼的数据:在全世界范围内,工业领域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已达到惊人的规模。其中,汽车行业使用了高达95,000个机器人,电子电气行业也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机器人投入应用。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工业领域对机器人的迫切需求,也揭示了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巨大潜力。这种需求推动机器人向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进化。

想象一下流水线上的机器人不再仅仅是机械手臂的简单重复工作,而是拥有“高智商”的智能伙伴。它们能够感知环境、处理信息,甚至完成一些精细的工作。如同人类一样,它们具备了极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美国Rethink Robotics公司推出的Sawyer工业机器人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它拥有多种先进的感应器和系统,能够独立完成许多高精度任务,甚至处理位置多变的复杂工作场景。这样的功能得益于其内部集成的多种先进程序和技术。它们让Sawyer能够感知环境、抓取物品,甚至在显示屏上展示出类似于人类的“双眼”,始终盯着自己需要拿起物品的方向。这种智能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让人们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日益普及,“机器换人”的趋势愈发明显。汽车、电子、食品、化工、塑胶橡胶、金属制品等六大制造行业被视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领域。预计未来将会有巨大的需求,而中国的市场尤为广阔。富士康等公司已经宣布将大量采购机器人,建设智能化的生产基地。智能机器人在医疗、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旨在推动制造业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的宏大计划。其中,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作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将在这个计划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工业机器人在不断升级进化,但仍面临着适应“工业4.0”时代的挑战。对此,专家指出,要想实现机器人的智能化,必须提升编程速度,让它们更容易应用。特别是在电子制造领域,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要求流水线上的机器人能够迅速适应变化。这意味着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仍需不断提高。席宁教授指出:“所谓机器人智能化就是要让它‘更容易应用’,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提升编程速度。”这不仅是对机器人的技术挑战,更是对未来工业发展的深度思考和实践探索。“共创共享共赢,开启智能时代”,不仅是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主题,更是我们迈向未来的方向和目标。让我们共同期待智能机器人的辉煌未来!香港科技大学机械航空航天工程学教授王煜指出,当前工业领域机器人的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机器人本体技术的瓶颈,而是如何适应更加精细化的工作需求。以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分装装配过程为例,这些工作中往往离不开人工的参与,因为人类拥有灵活的双手和敏锐的目光,手眼协调的能力卓越无比。

看似简单的“手眼协调”,对于机器人来说却是一项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将多种程序完美融合。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伯基认为,目前工业机器人要将各种功能集成到总控制系统中,并满足各行业的复杂需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丹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提到加拿大工业用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装配线和焊接等领域,但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仍然需要人工的参与。例如,曲面表面抛光工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圆形零件可以通过机器人完成抛光,但曲面抛光依然依赖人工。这种工作会使工人面临皮肤癌风险的增加。

谈及中国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强调了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共同推动共融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