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拥抱人工智能 赋能实体经济
厦门,一座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城市,正在数字中国的浪潮中展现无限精彩。在软件园展厅,展示了园区企业自主研发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五大领域的前沿产品,彰显了这座城市的科技力量。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厦门不断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些云端的大数据,如同激活智慧城市的鲶鱼,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拥抱数字经济浪潮,厦门采取了一系列实在而创新的措施。最近,市经信局举办了规格极高的人工智能大赛,由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指导,厦门市主办。目前已有近70支队伍报名,大赛官网的访问量已经突破100万人次,反应热烈。
市经信局生产务业处处长上官峰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大赛挖掘优秀的人工智能团队和项目,让它们落户厦门。目前,厦门已有2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在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场景日趋成熟。
与此厦门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也持续发力。为了满足企业上云的需求,市经信局正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积极推进国内优秀的平台运营商进驻。
信息集团的路桥信息董事长于征一直在扩大公司的人工智能研发团队,将人工智能贯穿于所有交通产品线中。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一路云停”产品将停车收费、管理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实现了落地应用。信息集团的卫星定位公司也在人工智能上持续投入,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每日处理的数据量高达2亿条,为市民智慧出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除了在企业层面发力,厦门还在园区建设上展现了数字化的智慧。创新公司董事长林伟艺的工作日常就是从查询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开始的。这些数字化手段使得服务企业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在厦门软件园智慧园区建设的核心地带,林伟艺和他的团队如同园区的“大脑”,驾驭着信息流,掌控着园区发展的脉搏。园区内的企业事项办理、车辆进出、水电运行以及人才招聘等大数据在屏幕上快速跳动,背后蕴藏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秘密。林伟艺对园区服务工作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总是能够迅速洞察出关键问题并解决。当发现用电政策补贴申报存在问题时,他立刻要求团队行动起来,确保政策申报得到落实。依托智慧园区服务平台打造的线上申报系统,创新公司已经协助众多企业完成了用电补贴申报。
经过不断的迭代优化和反复推敲,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已经成为软件园服务企业的强大支柱。在线上办理的便捷性方面,园区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仅在2018年,线上办理服务事项占比高达82%,实现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的便捷服务。这一年,厦门软件园荣获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最高荣誉——“五星级”。
未来,创新公司计划联合信息港公司等单位,汇聚多方数据资源,进一步挖掘园区大数据的潜力。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园区企业描绘精准画像,以提供更贴心、更精准的服务。
记者手记——探访园区创新背后的故事
在软件园三期的园区内,一支五人组成的“小组”十分活跃。他们的任务是走访园区企业,与负责人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难。这支小组最愿意听到的不是赞美,而是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市场开拓难题、高级人才短缺等实际问题。
有一家针对高校论文、材料打印难而推出“线上自助打印”业务的创新型企业,因准确把握了消费痛点,发展迅猛。“小组”在走访时却发现,该企业的资金流水存在巨大风险。接到报告后,园区管理单位立即与企业沟通,并联系金融机构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不仅消除了隐患,还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这一举措令企业主感到惊喜。
厦门正大力发展技术密集、集约用地、高附加值、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市委书记胡昌升强调,对于企业需求和困难,要主动,全力协调对接,真心排忧解难。创新公司的“小组”正是响应市委市要求,推出的主动靠前服务举措之一。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未来的方向。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厦门正努力打造以软件园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源头和原始创新策源地,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如何将这些变革转化为发展的现实?答案是“主动作为”。只有部门、平台运营单位、产业孵化机构主动作为,才能为创新创业创造“意外惊喜”,才能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收获甜美的果实,在更高水平上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