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那科孔萌谈工业机器人的现在与未来
谈及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态势,业界无不提及备受瞩目的“四大家族”。随着美的成功收购库卡的消息传遍四方,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存在感愈发显著。众所周知,工业机器人不仅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工具,更是前沿科技产品的杰出代表。面对智能浪潮的汹涌澎湃,究竟工业机器人将走向何方?其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为此,我们有幸专访了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技术中心副部长孔萌博士,让我们深入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和未来。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性能稳定无疑是各大品牌竞相追逐的“分水岭”。孔萌博士特别提到,以多关节机器人为例,包括“四大家族”在内的国际主流品牌的一大特点就是其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任何形式的机器人故障导致的生产线停机都是无法接受的损失。在汽车制造等高强度生产环境中,数百台机器人协同作业,一旦有机器停机,后果不堪设想。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工业机器人的首要标准。
上海发那科的技术团队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除了整机产品,部件的稳定性同样至关重要。以伺服系统和减速机为例,这些核心部件的稳定运行是保障机器人整体性能的关键。遗憾的是,本土机器人厂商在这方面尚存在一些短板。为了提升稳定性,许多本土厂商选择引进外资品牌的伺服系统。而国际主流品牌的伺服控制和本体减速机技术已经较为完善。孔萌博士强调,现阶段除非出现革命性的技术变革,否则主流品牌间的性能差异不会过大。
除了基础性能的提升,未来的工业机器人需要更加智能化。孔萌博士认为,智能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许多机器人只能执行预设动作模式,缺乏柔性,这在某些复杂多变的工业生产现场就显得捉襟见肘。为此,发那科将智能化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他们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某种意义上的“顶层设计”开发,利用机器深度学习等技术,让机器人能够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并灵活调整工作轨迹。
具体来说,机器深度学习是通过模仿人的神经网络实现的。通过大量的样本训练,结合视觉、力觉等外部传感器,机器人可以适时的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这就像是从一个新手逐渐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操作工人。随着机器人不断工作和学习,它们应对现场复杂工况变化的能力将越来越强。
发那科还致力于实现一项富有前瞻性的技术服务,即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生产车间的设备连接到网络中,通过数据分析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降低管理成本。这是发那科的“零停机时间”理念,也是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一部分。
工业机器人正在朝着更加智能化、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在未来,我们期待工业机器人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智能制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近日闭幕的上海工博会上,发那科与思科、罗克韦尔自动化携手,共同发布了备受瞩目的Fanuc Intelligent Edge Linkand Drive(简称FIELDsystem)。FIELDsystem为用户和应用开发者带来了前沿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这是发那科基于机器人本体技术,紧密融合现代周边技术趋势,通过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尝试的前瞻性设计。
人机协作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那些如抛光、打磨、铸造等恶劣环境的工作,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步取代人工操作,为工人提供更多的解放和自由。随着机器人的普及率不断提升,人类工人正在从简单的劳动岗位解脱出来,开始投身于更复杂、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如管理、设计、技术开发和维护等。这些转变标志着劳动模式的进步和革新。
作为推动先进制造业不断发展的领军企业,研发始终是发那科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驱动力。尽管市场上机器人热潮涌动,许多企业纷纷涌入,但孔萌对高端产业低端化的隐忧表达了担忧。他强调,发那科不仅在机器人本体技术上不断创新,更致力于均衡发展上下游及周边配套产业。目前,发那科的技术团队已经走在各领域技术前沿,每年推出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多具有附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在发那科,技术服务不仅仅是交付产品那么简单。孔萌希望通过具有新的额外价值的技术服务,合作伙伴不仅能够通过机器人业务实现盈利,更能够借助发那科提供的平台提高技术水平和能力。发那科还致力于技术推广、培训、路演、实验平台和试验场地的开放,为用户带来全方位的技术体验。孔萌进一步强调,发那科将通过服务平台模式与自身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相结合,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建立竞争优势,并以开放的合作模式塑造企业的独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