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电池业务 千亿锂王加入电池抢位战
在动力电池行业的繁荣背景下,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在2022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热潮。这一年的产业新闻不断,资本市场活动频繁,企业不断扩张产能,积极筹备上市。
刚刚进入秋季的十月,电池公司中创新航成功在港股上市,紧接着的十一月,蜂巢能源递交了IPO申请,电池公司的上市潮已然开启。另一家电池巨头赣锋锂业也在积极筹备其电池子公司赣锋锂电的分拆上市。赣锋锂业公告称,其电池子公司最晚将在未来三年内实现IPO目标。
与此赣锋锂电正迎来一场资金的盛宴。母公司自有资金、员工持股平台以及外部投资人的资金纷纷涌入,赣锋锂电预计将获得近数十亿元的增资。这一增长趋势的背后是赣锋锂业等电池原料供应商因电池原料价格的飙升而利润大增。据数据显示,电池正极材料等价格已经持续高涨近一年,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仍居高不下。
在此背景下,赣锋锂业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亮眼。其营收已突破数百亿元大关,净利润更是大幅超越去年同期。对于下游的电池厂商和新能源车企业来说,情况却并不乐观。锂电池占据了整车成本的六成以上,导致许多车企面临卖一辆亏一辆的困境。与此尽管电池公司财报显示收入增加,但利润增长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这也促使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巨头以及广汽等车企纷纷向上游寻找锂矿资源。
赣锋锂业此次分拆电池业务,不仅是其锂产业链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更是直接对接车企的策略,意在继续提升产业利润节点。的确,虽然赣锋锂电在今年的电池企业较量中并未大放异彩,但其背后赣锋锂业手握的锂资源权益储量令人瞩目。作为原材料厂商,赣锋锂业拥有近3400万吨锂资源权益储量,全球范围内难有匹敌。作为电池企业,赣锋锂电的起步相对较晚。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电池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回顾赣锋锂业的发展历程,其业务重心长期聚焦于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锂系列产品,被誉为“锂超市”。为了保障原材料供应,赣锋锂业自2011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购买矿产权益。尽管电池业务曾长期默默无闻,但赣锋锂业始终将其视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赣锋锂电自成立起就不断推出新产品,从消费类电池到动力电池、储能系统乃至固态电池,产品线日益丰富。
尽管锂电池业务在赣锋锂业的整体营收中占比尚小,但公司对其投入并未减少。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意识到电池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因此公司必须抓住机遇扩大电池制造业务。他警告称,随着行业产能的扩张,未来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赣锋锂业正加紧布局电池制造和电池回收业务,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
目前,赣锋锂业正在积极投资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项目,并计划在宜春建设一个年产30GWh的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公司还构建了从锂资源到锂电池及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这一切都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确保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赣锋锂业:蓄势待发,前瞻固态电池未来
随着锂电池市场格局的日新月异,赣锋锂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崭露头角。尽管其披露的锂电池产能规划为70GWh,与宁德时代等巨头相比仍有差距,但其坚定的势头已然不容小觑。而背后的驱动力,正是赣锋锂业对新兴电池技术——固态电池的坚定投入。
锂产品价格的走高,已经引起了车企对替代方案的需求。钠离子电池的兴起,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巨头已经涉足钠离子电池领域,这无疑对以锂为核心业务的赣锋锂业构成了威胁。为了稳固锂在电池领域的地位,赣锋锂业选择了固态电池这一新兴技术路线。
固态电池,被视为液态锂电池的下一代技术方向。它采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液,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自2016年设立固态电池研发中心以来,赣锋锂业已经完成了两代混合固态电池的研发。虽然其能量密度已经接近当下主流锂电池,但在汽车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要求上仍有差距。
尽管如此,赣锋锂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年初,他们已经实现了首批搭载固态电池的50辆东风E70电动车的交付。在产能方面,赣锋锂业也在江西新余二期基地建设了2GWh的第一代固态电池产能,并计划在重庆建设国内最大的固态电池生产基地。
固态电池技术仍面临安全性和价格等方面的挑战,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只有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赣锋锂业与其电池公司才能真正加入这场电池行业的竞争。但无疑,赣锋锂业的前瞻布局和坚定投入,使其在固态电池领域占据了有利地位,未来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