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区域新势力逐浪产业井喷前夜
在“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浙江民营企业以出色的表现占据了五个“全国第一”,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满贯。为了深入挖掘浙江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探寻未来产业的崭新动能,潮新闻、浙商发展研究院和《浙商》杂志联合推出了“浙派机器人总动员”特别报道。该报道对话企业家、投资人与专家,深入探究AI时代浙江机器人产业的深刻变革与无限机遇。
其中,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成为了焦点。半年来,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连续发布了两代人形机器人产品,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些“吸睛又吸粉”的机器人背后,是技术团队长达十八年的深耕积累和精湛技术。
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款名为“领航者2号NAVIAI”的人形机器人备受瞩目。它不仅能化身售货员兜售饮料,还能进行精彩的演讲,引来观众争相围观体验。这款机器人的“娘家”是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宁波市与浙江大学联合共建。虽然创新中心成立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领航者2号NAVIAI”的发布,展示了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技术实力。这款机器人的AI算力强大,仿人臂单臂负载高,重复定位精度高,具备全身协调稳定行走、拟人全身模仿学习等特点。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安防巡逻、高精装配、智能陪伴等领域。
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35万台,市场空间巨大。正如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所言,当前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井喷前夜”。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技术团队核心人员主要来自浙江大学,他们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和突出的成果。中控技术创始人褚健也为创新中心的落地与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中控技术及其关联方对创新中心进行了大量的资本投入,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技术成果和研发人才资源,为打造集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8月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了“领航者2号NAVIAI”的卓越性能,并公布了其详细参数。这款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在外观和技术细节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目前,创新中心已经开始与宁波当地企业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家电零部件装配、分拣、家居厨房、展厅导览讲解等领域的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增长,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人形机器人:广阔的市场与漫长的商业化之路
熊蓉展望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她表示,作为通用型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在市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多变的需求,真正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仍然任重道远。
技术进步受产业集群催化
谈及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熊蓉强调了核心零部件、关键部组件和整机产品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拥有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的技术部件,才能更好地推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如何利用传感器数据,实现信息的融会贯通,也是业界需要解答的问题。
在浙江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筹备委员会成立之际,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多家单位共同携手,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此联盟旨在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还与多家企业签署了产业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控技术等9家企业,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贯通。产业聚集的态势正在加速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宁波:机器人产业链的佼佼者
宁波作为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所在地,其机器人产业链已颇具规模。这里拥有超过50家的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约8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宁波是国内少有的全面布局了机器人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电机“三大件”的城市。无论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还是特种机器人等整机全品类,宁波都有所覆盖。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产业链上游的数百家企业正在紧密合作,其中超过50家位于宁波,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杭州,凭借其机器人智能感控技术研究、整机系统等方面的优势,也开始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软硬件的互补发展,使得杭甬“双城记”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上下游生态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产业协同合作的加强和技术研发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虽然漫长,但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