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副总裁袁利群 互联网要求产品 有用户思维(图)
近年来,“智能产品”与“智能制造”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传统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化、“互联网+”的大潮中如何前行?美的集团副总裁袁利群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
袁利群指出,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制造”带来了诸多变革。在“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产品必须紧密关注用户需求和体验,同时推动工厂生产更加智能化。为满足这一需求,企业需在“智能产品”与“智能工厂”方面加大投入,保持产品领先性。
谈及“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业、产业技术基础,袁利群强调,中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雄厚的制造基础和制造能力,但在某些方面与海外先进制造业相比仍存在差距。要强基,既要扎实的技术基础,又要有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
从产品和生产制造两个角度看,“互联网+”给制造业带来了深刻变革。在产品方面,强调用户体验,要求制造业企业不断利用新技术,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极致体验。在生产方面,智能生产是工业4.0的一部分,美的追求建立高水平的智能工厂,全面结合互联网技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人性化的需求。
谈到智能产品市场的前景,袁利群认为智能产品一定是未来的方向。以美的在“双11”期间的两款智能产品为例,快速的销售业绩体现了用户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和向往。
智能制造仍面临一些问题。袁利群表示,智能制造需要解决标准化问题,因为机器只能识别标准化的工具。智能制造涉及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等多个方面,需要销、产、研全面一体化。美的的经验表明,智能制造需要解决几个基础问题:首先是标准化的管理,车间的各个生产作业环节必须进行标准化。
袁利群的见解深入、语言生动,为我们展现了制造业在智能化、互联网+时代的前景和挑战。期待制造业企业在未来能够继续创新、发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中国制造业的繁荣。关于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挑战与创新路径,《21世纪》杂志向袁利群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关键问题,袁利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
在产品标准化方面,袁利群指出机器人产业需要在产品型号和核心部件上实现更多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这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协同发展。这无疑是产业迈向规模化、智能化时代的关键一步。
从流程与信息系统的角度看,袁利群强调,机器人产业需要构建一个信息化的系统来全面控制相关的流程和作业。人机互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以及机器与云端链接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能够及时预警和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这标志着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机器人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而是成为智能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21世纪》杂志关于机器人产业难点的问题,袁利群从技术层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国外的机器人产业在技术方面拥有优势,中国企业应该在资本和技术层面与国际企业展开合作。美的参与投资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他也意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这也是未来机器人产业需要突破的关键点。
在讨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时,袁利群强调了产业金融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的金融改革不能仅停留在金融本身,还需要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通过落地创造价值。对于如何推动产业和金融的对接,袁利群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金融投资领域的限制;二是通过大数据模型等手段,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打通产业链上的资金流,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提高价值链的结算效率。
袁利群强调了美的在发展产业金融方面的战略方向:一是建立全球资金管理平台,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二是建立金融和产业互相促进、驱动的模式,聚焦产业来发展金融。他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理解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挑战和创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而袁利群的见解无疑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