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一楼展厅里,当记者按下AI工业视觉识别模拟产线的“启动”键,机械手臂迅速舞动,完成一系列精准的产品缺陷检测。工作人员介绍,这套先进的AI工业视觉识别系统可识别30类缺陷,准确率高达99.9%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工运营成本。
在数字化浪潮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寻找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突破路径,以应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为此,他们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将其作为赋能制造业升级增效的核心路径。
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作为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唯一代表,自2021年6月启动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该中心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建,打造了特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云帆”。该中心总经理张德胜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让工厂越来越智慧。
自启动以来,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与全市20余家软件企业共同打造平台生态链,引进了华为、中软国际等知名服务商,提供了70余套工业APP和解决方案,推动了600余家企业诊断咨询,以及140余家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及上云服务。
面对产业空间约束和成本上升的挑战,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制造业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工业互联网成为了开发区实现弯道超车、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站在数字经济的风口上,开发区积极抢抓机遇,将数字技术应用植入全行业各领域。
以东营欣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设计了一套生产资料和产品追溯系统,成功打造了智能工厂。该公司副总经理巴玉霞表示,数字化升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产品下线一次交检合格率提升10%以上。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通过云帆平台与优势产业的融合应用,数字化设备联网率、产品优良率、生产成本和能耗都有显著的提升。张德胜表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
这一切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的悉心培育。的大力支持让“数字森林”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为开发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数字经济澎湃发展的浪潮,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敏锐地捕捉到了历史性机遇期的脉搏,致力于成为全市数字经济的新高地。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进步,该开发区实施了“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并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突出核心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如《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东营软件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了更好地运营和管理,成立了东开数科(山东)产业园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东营软件园的独立运营,吸引了全市90%以上的软件企业和46家行业领先的软件企业入驻。
开发区大力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以国瓷材料、润马光能、合盛铜业等企业为代表,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的深度融合。这些举措不仅激活了开发区整体转型升级的活力,而且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今,开发区内的浪潮智慧物联产业基地、山东天元数字产业研究院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不断涌现,吸引了中软国际、航天宏图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数字“飞地”也相继建成,已有300余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据统计,2021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字经济总量已经突破96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也突破了9.6亿元。面对如此喜人的成绩,开发区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已经开始规划下一步的发展蓝图。
“以悦来湖为核心,我们计划建设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的新高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王强如是说。无疑,开发区已经锚定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未来数字经济的产业蓝海将大有可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已然开启数字化转型“新大门”的开发区,正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