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进化永不停歇 要为人工智能保驾护航
在第七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 2019)上,北京见证了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安全峰会的精彩时刻。大会以“应对网络战,共建大生态,同筑大安全”为主题,吸引了众多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与厂商参与讨论。在这场大安全的时代里,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焦点话题。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引起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及各国的高度关注。作为一项颠覆性和战略性的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持续推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在人工智能与安全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智能化网络安全技术”展开讨论,针对我国智能化网络安全技术的理论研究、软硬件产品研发、行业应用以及产业链整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周鸿祎,作为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在致辞中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安全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网络安全能力,以及如何确保人工智能本身的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周鸿祎指出,尽管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作用,但它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辅助工具,在安全的诸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360公司推出的网络安全大脑正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对恶意样本进行归类,筛选可疑线索,虽然尚未实现漏洞自动挖掘,但已经大大提高了研发人员的效率。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杨义先则强调了人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网络攻防的节奏将成指数级递增,但对付黑客最有效的手段仍然是靠人。黑客攻击的直接对象是“人”,而不是设备,因此掌握黑客的心理学对于防范黑客攻击至关重要。
360集团安全研究员邹权臣在演讲中探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漏洞挖掘技术。他表示,虽然目前基于人工智能的漏洞挖掘技术还存在一系列挑战,但未来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他认为,加强机器学习算法与应用场景之间的适用性探索是关键,因为许多场景尚未被开发出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网络完全解决方案首席专家王雨辰则强调了建立易守难攻的安全环境的重要性。他表示,由于网络安全攻防信息的不对称,网络防御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与其陷入对抗,不如建立易守难攻的安全环境。人工智能技术是扭转攻防信息不对称的必备条件。
这场大会展示了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趋势,为产业界、学术界和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领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网络安全领域能够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王雨辰在谈论信息安全体系的发展时指出,随着体系的逐渐体系化,网络安全已经从单纯的外部安全威胁对抗转变为内部安全问题的维护。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降低安全保证的成本,还可以提高攻击的成本。他认为人工智能是扭转攻防信息不对称局面的必要条件,其核心在于降低安全系统对安全知识积累和使用的成本。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落地,物理攻击的形式日趋复杂,对人工智能算法的鲁棒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陈恺院士指出,人工智能算法面临新的挑战,掌握各种攻击方式对于人工智能造成干扰的原因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防御策略。在模型之前设置检测器对抗样本是一种有效的提升网络安全性能的方法。
人工智能也在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张艺宝工程师提到,在肿瘤医院的工作中,从CT定位到放疗评效和随访,每一步都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虽然高端设备需要高水平的物理师来操作,但人工智能的引入仍然有助于解放医疗资源,使其从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为更多的医院提供服务。
自动化攻击模拟是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的最佳实践之一。思睿嘉得的董靖指出,虽然攻击模拟已经不可或缺,但仍存在人力成本高、信息环境复杂等局限。只有实现自动化攻击模拟,才能持续进行安全测试。
在教育领域,“AI思维要从娃娃抓起”。黄永洪认为,AI为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特别是在STEAM教育中。将AI融入数学教学过程,让人学会机器的思维,能有效提升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缩短学习周期,实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
在大安全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工智能作为最具颠覆性和战略性的核心技术,与网络安全密不可分。人工智能不仅能大大提高网络安全工作的效率,还为网络安全的发展保驾护航。在ISC 2019人工智能与安全论坛上,专家们的交流展示了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领域的融合在网络、出行、医疗、教育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共同推进中国网络安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共筑“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