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收官在即 我国机器人发展再迎新征程

人工智能 2025-01-17 13:57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随着历史翻页至2020年,这一时代的重要分界点承载了无数目标,特别是在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它显得尤为关键。曾经遥不可及的目标,随着这一历史节点的到来,如今已变得触手可及。同样以这一年份为发展节点的,还有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十三五”规划。

工信部、财政部等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这一规划的重要收官之年,2020年对于我国机器人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那么,随着这一历史时刻的逐渐临近,我们不禁好奇:那些既定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未来五年的“十四五”又将展现怎样的趋势?

回顾《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其核心发展目标是构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在这一期间,不仅要求技术创新与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而且需要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关键零部件也要取得重大突破,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具体实施和发力方面,规划详细部署了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1. 通过多种资金渠道和研发红利补贴,大力支持机器人的研发创新与核心零部件装备。

2. 推广工业、救援、康复等领域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3. 推动标志性机器人产品的商业化应用,特别是在工业和服务领域。

4.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和检测认证体系的建立。

5. 提升技术水平,使工业机器人主要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准,服务机器人技术水平接近国际,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

6. 培育龙头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带动中心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7. 拓展投融资渠道,鼓励银行、基金投资,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8. 完成一系列典型的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提高机器人密度。

9. 实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产量目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10. 在关键零部件方面实现技术突破、批量生产及应用,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市场已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全球需求和应用第一大市场,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愈发拓展和细化。预计机器人消费市场将快速扩大。

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和服务机器人市场销售额均达到预期目标。从区域布局来看,我国已形成六大机器人产业集群体区域,多所城市已实现产业集聚。

总体来看,我国已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所要求的目标,未来产业集聚的优势和特点将进一步释放发挥。工业机器人将继续保持市场主要地位,服务机器人在消费需求的刺激下,技术落地和商用发展已经初见成效。而特种机器人的应用探索也将更加细化。2020收官之年:机器人产业待完成的挑战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人产业在我国崭露头角,市场、应用、集聚等方面已经基本满足“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技术、标准、人才、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在2020年的收官之际,我们的机器人产业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发展的力度。

我们要在技术与装备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需要超过50%,同时需要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使核心支撑软件的国内市场满足率达到超过30%。这些突破不仅意味着技术的进步,更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完善行业标准体系,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我们将制定(修订)超过200项的智能制造标准,并初步建立起面向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统。这些努力将为产业的规范化、有序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建立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我们将培育超过4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并建立起智能制造人才队伍。这将为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展望未来,“十四五”规划为机器人产业描绘了新的蓝图。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我们将加大智能制造实施力度,使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核心软件支撑能力显着增强,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与此根据工信部和财政部印发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向着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前进。

基于以上背景及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十三五”发展现状,我们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几大发展趋势: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企业竞争力将得到提升;关键零部件将取得重大突破;应用场景将得到进一步拓宽;机器人标准框架体系研究将加快步伐;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将实现协同发展。这些趋势预示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