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加快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建设

人工智能 2025-01-16 11:54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青岛高新区在第七届恰佩克奖颁奖典礼上荣膺“2020年度优秀产业园区奖”。作为得到国内首家殊荣的“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青岛高新区致力于打造机器人产业标杆。瞄准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高端领域,该基地正围绕“补链、强链、延链”战略,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建设。

在青岛高新区的努力下,机器人产业链项目纷纷涌入,已有超过200个优质项目落户于此,总投资额超过160亿元,占据了青岛市机器人企业的主导地位。这些项目覆盖了从本体研发、系统集成,到解决方案、关键部件等机器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可以说,青岛高新区已经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在机器人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个荣誉的背后,是青岛高新区对机器人产业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创新。作为国内的领跑者,青岛高新区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质企业入驻,更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实力,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未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发挥其优势,引领机器人产业向更高峰迈进。青岛高新区正全力推进“全链式”集聚发展,其努力成果显著。该区已荣获多项殊荣,包括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部火炬中心批设的创新性产业集群试点培育,以及连续4年的“金手指奖·最具影响力机器人产业园”称号。青岛高新区的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以及提前谋划、率先布局的策略,使其走在科技前沿。

青岛高新区积极编制实施的《青岛高新区“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行动方案》,正推动其从“制造”向“智造”的华丽转身。如今,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企业在青岛高新区已形成企业梯次和产业闭环。世界机器人排名靠前的企业,如abb、安川、发那科、那智不二越、新松等五大巨头已落户于此,毕勤、海克斯康等一批外资优质项目也纷纷进驻。

本土企业也在青岛高新区展现出强劲势头。新松机器人、软控集团、科捷机器人、科捷智能装备、宝佳、北洋天青等企业的迅速崛起,形成了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区域的优质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这些企业的汇聚,使得青岛高新区成为国内外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舞台,充满了科技创新的活力与潜力。在青岛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如盈可润减速器、旭升视觉、智腾微电子传感等,犹如这条产业链的稳固基石。中游产品层,新松、科捷、宝佳等本体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各展所长,形成协同作战的局面。而下游的应用层则如同机器人的舞台,涉及工业制造、公共服务、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安检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展现着机器人技术的广阔天地。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条产业链上企业呈现阶梯式分布。既有如高测股份、新松、软控等已经上市的企业,引领着行业的前行;还有科捷智能装备、科捷机器人、宝佳自动化等多家拟上市企业,正蓄势待发。元启智能、力鼎等一大批潜力企业崭露头角,共同构建了一个有力竞争和引领的产业格局。

今年三月,青岛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迎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特种爬壁机器人北方总部项目、青岛高测高精密数控装备产业园等多个项目签约开工。其中,宝佳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智能集成系统研发生产基地的设立,标志着青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进一步深化。

对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产业的集聚度越高,越能发挥出规模效应和发展优势。青岛高新区招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器人的细分领域众多,要想形成集聚区,是为了促进区内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和互相赋能。这种集聚效应不仅能加速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还能为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合作机会,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发展。青岛高新区正积极构建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孵化体系”,从“种子”阶段到“大树”阶段,每一步都精心培育。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不断完善,犹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让小草、灌木、乔木都能茁壮成长。

目前,这里已经培育出人工智能领域的瞪羚企业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以及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拥有的专利数更是达到了980余项,显示出强大的创新实力。

就在10月13日,山东省工信厅公示的2021年度瞪羚企业名单中,青岛高新区的七家“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企业脱颖而出,其中包括华高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它们的出色表现充分展现了青岛高新区在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青岛高新区已形成了涵盖核心零部件、系统供应商、本体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等协同发展的“全链式”集聚模式。未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加大智能制造细分领域的“双招双引”力度,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