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赋能建筑行业 智能建造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人工智能 2025-01-10 09:03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世界机器人大会盛大开幕,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共同举办。机器人产业作为“制造业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此次大会,为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契机。

在为期四天的会展中,超过130家企业的500余款机器人精彩亮相,展示了机器人在医疗、物流、商用、农业、建筑、制造、矿山、特种等八大场景的最新成果,生动展现了拥抱智能制造的未来生活愿景。

其中,碧桂园集团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展台成为一大亮点。以“建筑·探索·科技力”为主题,博智林展示了8款自研机器人,全面展示了机器人技术在建筑行业的赋能。这些机器人涵盖了建筑全周期的各项工序,包括混凝土主体结构、二次结构、室内精装修、地坪施工、外墙施工等,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准确率,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且节能减排,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例如,地砖铺贴机器人可以实现全自动铺贴地砖,效率远超传统人工,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建筑工人的高强度重复体力作业。外墙喷涂机器人则通过自主路径规划,实现了建筑外墙涂装的全自动、全方位喷涂,彻底消除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博智林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的建筑机器人作业效率相比传统人工平均提升了约2-3倍。在研发过程中,他们聚焦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三个核心要素,以提升建筑施工综合效益。目前,已有4款机器人技术获评国际领先,3款机器人入选工信部认证的应用优秀场景。

与此随着“双碳”目标日益临近,建筑企业也在积极发力。在大会开幕之际,科技部等九部门发布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措施。建筑行业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正在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博智林的流动制砖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游牧式作业方式就地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深加工,将废弃的砂、石头、混凝土转化为园林路面砖等建材制品,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博智林还积极推动建筑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目前已有30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多个省份的项目。

除了博智林的贡献外,碧桂园也一直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致力于减碳行动。通过制定内部制度、推广新能源技术应用等措施,碧桂园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装配式建筑模式”也是契合低碳建造的典型展现。

以科技铸就辉煌,碧桂园的智能建造革新之路

随着装配式工艺的进步,预制完成的楼梯通过吊装直达高楼层,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现场加工与清理工作,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这一变革,正是碧桂园引领智能建造革新的生动体现。

坚守绿地开发承诺的碧桂园,始终尊重自然,保护每一寸绿色景观。在项目的蓝图设计中,他们严格遵循生态红线,充分利用地形特点,让自然景观与现代建设和谐共存。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碧桂园旗下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来,便以机器人技术为建筑行业注入新动力。他们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培育创新土壤,让科技发展助力建筑行业的腾飞。结合BIM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他们打造了全周期的智能建造体系,启动了“BIMFMSWMS建筑机器人”多机施工系统。

面对建筑机器人的应用难度和前景,博智林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研发难度有目共睹,但他们拥有广阔的试验田、完整的技术布局、丰富的应用成果数据反馈以及数千人的研发团队,对未来充满信心。

博智林不仅推动了多元人才孵化生态,还以开放的态度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学术领军高校紧密合作。他们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核心部件攻关,推动资源的共享和流动,共同探索建筑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径,打造领先的智能建造生态圈。这一生态圈在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埃森哲工业X.0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地蓬勃发展。

在最近的展会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张卫强教授分享了一种创新的空鼓检测声音识别算法。该算法与建筑机器人结合使用,将准确识别空鼓音,显著提高瓷砖铺贴的效率与安全,减少饰面砖坠落导致的伤亡事故。这一实例生动展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建筑机器人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尧学教授对碧桂园的智能建造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碧桂园旗下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在BIM数字化、建筑机器人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实现了多机协同施工,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碧桂园的引领下,智能建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建筑行业的面貌。他们以科技铸就辉煌,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我们展现了智能建造的美好未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