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oboCup看机器人发展 未来就在眼前
近期在合肥举办的RoboCup大赛,无疑是机器人领域的世界杯盛事。作为全球科技巨头,英特尔不仅作为大赛的主要赞助商,还借此机会举办了一场机器人产业峰会,邀请了众多业内专家、大学教授以及创业精英共同探讨这一产业的未来。现场如火如荼的赛事,无疑为这场峰会增添了浓厚的科技氛围,让人深刻感受到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就在眼前。
让我们跟随这场盛会,梳理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脉络,融入各位嘉宾的干货内容。
一、RoboCup究竟是何方神圣?
RoboCup是由世界机器人联合会操办的一项盛事,现任联合会主席Itsuki Noda透露,今年已是第19届。过去18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显著发展,如今两者研究结合,成果斐然。回溯历史,上一次这项赛事在国内举行还是在2008年的江苏。合肥市副市长王翔表示,合肥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此次峰会及赛事也展示了本地公司如科大讯飞等的实力。
在比赛现场,观众可以看到各种规模的机器人比赛激烈进行。尤其是基于NAO机器人平台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动作灵敏,萌态可掬。
二、机器人行业的多元领域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在峰会上分享了行业数据,201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2.5万台,同比增长27%,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与业内人士交流得知,智能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和服务型两大类,其中服务型机器人又可分为企业商用和个人家用。个人或家庭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因其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而备受关注,它们有人形机器人和非人形机器人之分。
三、机器人的市场概况
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已历经三十多年,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倪健安表示,新一代机器人的愿景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生活方法。随着机器人的计算能力增强,它们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市场集中在中国、日本、美国和德国这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占全球销量的70%。亚太地区的机器人增长高于全球复合增长率,尤其是中国市场表现强劲。生态系统合作是市场增长的关键,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已经相当成熟。
四、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四大关键技术
计算、视觉、语音和驱动是机器人发展的四大关键技术。计算包括认知、理解、识别、感知等阶段,这是从上到下的技术发展方向。视觉方面包括3D摄像头和视觉计算引擎等关键技术。语音方面则是从语音识别到自然语言处理再到可理解的响应。驱动方面的技术突破主要集中在集成度、性能和精细度控制等方面。倪健安在现场演示中展示了ROBOTIS公司所做的驱动器技术演示,他们的类人机器人开发平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历多代更迭。
这场机器人产业峰会为我们展现了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以及广阔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一、企业愿景与机器人驱动的未来
这家致力于成为机器人桥梁和渠道的公司,正通过其开放的类人平台(Open Humanoid Platform)大放异彩。其供应的核心产品名为Dynamixels Modular的驱动器,在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上扮演重要角色。该企业旨在构建一个智能机器人的未来生态系统。
二、专家眼中的机器人技术与未来创新模式
中科大的机器人专家陈小平分享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利用先进的感知摄像头技术,分析机器人量产后功能的一致性。他幽默地指出,互联网自九十二年在美国起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味着在未来七年内,机器人的创业和创新模式将面临颠覆性的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技术将开启新的篇章。
五、重新定义机器人的边界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主任杨强教授,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机器人的广阔前景。杨教授提出,机器人的定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得多。一个利用大数据分析的软件功能或搜索引擎都可以被看作是机器人的一种形式。他举了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实例,通过对每个用户的精准建模,完成针对性的内容推送。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我们正不断地进行人与人、人与服务的连接,这为推荐、搜索、传播和整合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医疗+AI、金融+AI、教育+AI以及交通+AI等多个领域。
六、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的蜕变趋势
纳恩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野提出了从平衡车到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思路,并坚信计算机的下一个时代将是机器人时代。与此地平线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余凯揭示了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的未来趋势。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感知、理解和决策。他所创立的公司致力于构建一个适合机器人使用的芯片平台,为机器人时代提供“大脑”。他总结了未来五到十年三大趋势:所有设备都将配备智能传感器,拥有云端的大脑,并与人和服务紧密连接;硬件和APP相互融合,所有设备都将变成广义的机器人,具备感知、理解和决策的功能。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我们正处于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的变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