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机器人和华为小米的产业链,解析未来机器人产业方向!

人工智能 2025-01-08 17:59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在资本火热的2017-2018年间,仅有十余家公司涉足工业机器人领域,并购与自主研发各占半壁江山,系统集成占比高达70%,而专注于生产零部件的公司寥寥无几。

机器人产业,虽分为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中游的设备制造和下游的应用三个层次,但工业机器人的企业结构仍集中在研发、生产、销售的三位一体模式。企业往往在融资后仍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上游研发,机器人企业的模式显得较为繁重。不同于部分服务机器人企业能将研发成果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多数工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主要面向B端。研发的零部件和科技成果大多用于提升企业自身的销售竞争力,但这也导致了市场上资源重叠的现象。资本投入后,企业在软硬件研发上的成本高昂,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并广泛适用于多数下游企业的却很少。这造成了一种现象,仿佛资本在“养”企业的研发,虽然涉及面广但专业程度不足,自我造血能力较弱,或许是资本犹豫不决的原因之一。

与此近年内涌现的百余家机器人企业如群雄并起,但竞争激烈。正如世界机器人经过多年的发展,最终只留下四大家族站在行业顶峰。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乱象与70年代日本机械化企业转型时相似,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并衍生出不断进化的能力。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晚,产业链未能合理管控并分层,企业产业结构不清晰也不成熟。上游生产厂家少,愿意涉足的人更少,同时关联的应用型公司不多,许多企业的机器人本体需要再次开发。

类似手机行业的中国机器人行业尚未形成寡头效应,企业很多时候只能自主进行全产业链的研发和生产。但由于下游买单不足,自我消化成为主要方式。机器人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剥离和分工,拆分成更细节、更专业的部分,深耕领域并深化核心,有延续性造血能力的创新科创板或许更能得到支持。

服务机器人应用领域有所不同,生产商大多有了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机会,如扫地机器人、门店引导机器人等。工业和服务机器人因此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分化。但服务机器人企业如今面临的问题是,对于更深度的场景使用效果和消费者反馈无法直接获取,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巨大空隙。早期市场化和营销较成功的科沃斯机器人,在室内应用场景中仍面临小米等竞争对手的挑战。

华为和小米的手机产业链经验或许能为机器人企业指明方向。华为的产业链模式值得工业机器人借鉴,其以核心科技自主研发+广供应商体系为架构。从早期的手机集成商起步,逐渐打造华为品牌,至2018年已成为通信业巨头。华为的供应链经历了十年时间,从小到大的过程。华为为了分散风险,会选择多个供应商为同一品牌系列的手机提供零部件。在一台手机由成百上千的零部件组成的情况下,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供应商为其提供零部件和数十家备选供应商的存在是常态。在华为的“2018核心供应商大会”上,92家核心供应商获得表彰,其中英特尔、恩智浦等获得十年金牌供应商奖。

工业机器人企业或许可以从华为的模式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逐步实现产业链的完善和优化。在供应链管理的领域里,火车拖尾式多供应商策略确实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过长的问题。对于机器人企业来说,核心技术仍是重中之重。积累并把控核心技术后,分解供应链、投入自我研发生产无疑是一种明智的策略。回顾2018年的中兴手机事件,我们不难发现,细微环节的供应商缺失,如二极管供应商的问题,可能会被国外供应商联手制约,导致产品交付时间延迟,产品无法正常生产,后续溢价严重。这不仅揭示了供应链中利润被摊薄的问题,还凸显了单一企业在供应链体系中议价能力的不足。一旦供货不及时,即使产品市场化预热和宣传到位,也极易引发口碑滑坡,因此行业产业链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服务机器人行业可以借鉴小米的软硬件投资模式。双轨并行模式能够很好地保证数据的私密性和消费粘性,使企业的灵活性和产品多元化更加迅速。在科创板开放后,小米的科技投资战略初见成效。据相关报道,在受理的科创板企业中,有四家企业身披“小米系”光环,涵盖智能扫地机器人、电磁屏蔽膜、激光器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等硬科技领域。

小米的公众形象虽然是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但实际上小米更多的是一家投资机构。据了解,迄今为止小米已经投资了超过188家企业,其中包括众多软件和硬件的部分提供商。凭借品牌知名度和用户粘性优势,小米每推出一款产品都能取得非常不错的市场反响,消费者口碑也在营销攻势下保持良好态势。

对于服务机器人企业来说,同样可以在品牌构建上通过营销保持市场先行者的优势,建立消费者口碑。行业变化迅速,跨界竞争不可避免。服务机器人企业需要挖掘更广泛和更深度的应用场景,如室外复杂地形和商务应用的细节把握等。在技术和人才优势的基础上,深入研发、纵向嵌入服务行业的细分市场,取代和弥补传统人工劣势,获取先发优势并迅速建立准入壁垒,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切入点。这样,服务机器人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自身地位,并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