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人去何处职教何为

人工智能 2025-01-08 15:01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在面临劳动力市场招工难、用工贵的挑战时,浙江省以及省会城市杭州迅速响应,引领东部沿海省份开启了创新性的“机器换人”工程。这一战略的实施,正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制造”向智能化的“智造”转变。

随着“机器换人”战略的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此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杭州的企业和职业院校进行了广泛的分析。

“机器换人”不仅是企业应对用工难、用工贵的现实选择,更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0%的企业将“用工成本高”作为实施“机器换人”的首要原因。这些企业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提升了产品质量,减少了生产事故。特别是在服装行业,许多企业已经看到了智能化生产的巨大潜力,纷纷加入到“机器换人”的行列中。

“机器换人”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资金困难、人才短缺等问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次性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目前职业教育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失衡现象。

在这一进程中,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性矛盾愈发显著。“机器换人”导致制造业劳动力人数大幅减少,而剩余的劳动力需要适应新的技术变革,成为机器维护员、软件设计者等高端就业者。这不仅要求劳动者具备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良好的设计能力和创意。“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尽管如此,“机器换人”的趋势不可逆转。杭州市已经认定了76家“机器换人”示范应用企业,“机器换人”项目总投资超过818亿元。这些企业在享受技术变革带来的红利的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他们通过与职业院校合作、加强员工培训等方式,努力培养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机器换人”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转型升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好机会;对于劳动者来说,这是一个提升技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契机;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是一个与时俱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重要时刻。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变革带来的美好未来。“机器换人”浪潮中的职业教育革新与挑战

随着“机器换人”时代的来临,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技能型人才的规模与结构,更对产业工人的供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必须敏锐捕捉制造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微妙变化,化解产业升级与人才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以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更大的发展。

职业教育与经济服务的紧密关系,在专业设置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杭州市为例,其59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大类基本覆盖了本地重点产业。在“机器换人”的大背景下,专业群与重点产业对接的完整性还有待加强。特别是涉及到机器保养、维修以及产品升级后的营销、设计、创意、电商服务等高端服务业领域,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求日益旺盛。生产务业和装备制造服务业等领域的持续火爆,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专业调整与优化带来了无限商机。

“机器换人”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自动化,更意味着工作岗位的深刻变革。现代工作不再单纯依赖体力劳动,而是更多地依赖于从业者的智能。工作性质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快,要求从业者具备更强的岗位迁移能力。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对工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企业对员工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更加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树立“大职教”理念,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职教工作的领导。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围绕“机器换人”的主要产业,拓展新兴专业,如机器操作管理、维修保养等。

建立人才信息预警机制。应根据调研数据,明确“机器换人”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方向,制定未来人才招聘和引进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信息统计工作,为政策制定和企业人才招聘提供有效信息。

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技能型人才服务的适用性,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出更高要求。应出台相关地方法规,引导多元主体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办学。

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增强技能型人才服务的可持续性与可发展性,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畅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通道,鼓励各级职业院校参与教育培训。引导职业院校将岗位技能培训转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拓展职业教育职能。加大在职培训和技能补偿培训力度,改变过去轻视“在职培训”的观念。职业院校应主动参与社会培训和企业员工培训,为技术工人提供技能补偿教育。这些努力都将有助于职业教育在“机器换人”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