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领域“武林大会”今在沪召开 国内原创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亮相
今天,一场泌尿外科领域的“武林大会”在上海盛大召开,堪称国内泌尿外科领域的盛会。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6家单位承办,联合国内14家医院共同协办的“2021东方国际泌尿外科男科手术周暨第十五届前列腺疾病论坛和SIU培训班”正式拉开帷幕。
在这场盛会中,一场特别的亮点是原创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亮相。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的一大创新。此次,国内自主研发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将展示其独特的优势,为泌尿外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据专家介绍,我国泌尿系统肿瘤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类肿瘤的发病率已经跃居全部肿瘤发病率榜首,每年约有21.16万人患上泌尿系统肿瘤,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此次论坛除了手术机器人的展示,还将围绕前列腺疾病展开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泌尿外科专家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此次盛会的召开,无疑将为推动我国泌尿外科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体验和健康保障。
图说:第十五届前列腺疾病论坛在上海成功开幕,图片由新民晚报记者郜阳拍摄。泌尿外科领域的盛会
自2003年起,上海长海医院引领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前列腺疾病论坛。历经十五载,这一论坛已然成为前列腺疾病领域的全球知名会议。它的成功,源于对“构建学术会议品牌,广泛造福前列腺疾病患者”宗旨的坚守,以及其“体现学科前沿、明确规范和共识、融合教育培训”的特色。
今年的论坛与国际泌尿外科学会(SIU)携手合作,吸引了国内外顶尖专家前来授课。他们将通过网络直播,向全球的泌尿外科医生分享最前沿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理念,共同提升学术素养。
上海长海医院自2016年起举办的泌尿外科男科手术周,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线上学术交流模式。该手术周以“每天一个疾病专题,连续一周线上转播”的形式,为泌尿外科医师提供了一个学术与业务交流的平台,尤其为青年医生提供了宝贵的成长机会。这一活动得到了全国泌尿外科同行的热烈响应和高度关注,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过百万人次,已然成为泌尿外科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
本次为期五天的手术周,内容涵盖几乎所有泌尿外科病种和手术方式。从前列腺肿瘤疾病到肾脏、膀胱疾病,再到结石、前列腺增生疾病和功能泌尿外科疾病,每一日都有对应的专题,且将有众多专家教授进行手术演示转播。其中,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将进行102台手术演示转播,这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技艺的展示。国际泌尿外科学会的专家也将加入其中,为我们带来他们的宝贵经验和独特见解。首台原创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崭露头角
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作为医术的先锋,近日迎来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不仅因为这里成功实施了首台原创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还因为科室近年来取得的丰硕科研成果。
多年来,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凭借不懈的努力和专注,陆续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还囊括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荣誉。自2010年以来,该科室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超过300篇高水平论文,展示了其在医学领域的深度研究和广泛影响力。尤其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治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充分发挥军队医院的组织优势,以“泌尿生殖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及微创诊疗技术”为主攻方向,尤其在前列腺癌、肾癌和膀胱癌的早期诊治与优化治疗方面成果显著。该院自主研发的“可弯硬性输尿管肾镜”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
就在不久前,该科室的一项研究成果登上了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细胞代谢》。研究指出,《肾周脂肪的产热活性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进展并影响肿瘤治疗效果》,这一研究为肾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假设,对肾癌的手术方式和药物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指导价值。
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致力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实践,展现了医学科的未来之光。今日开幕式上的亮点: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林辉亲自领衔研发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式亮相
在今天的盛事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现在众人眼前。由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林辉担任首席科学家,并直接参与研发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式亮相,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机器人正式投入临床实验阶段,展现了我们国家在医疗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
回溯五年前的历程,大陆首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在上海长海医院安家落户。作为院内最先尝试的泌尿外科,王林辉主任团队积极探索手术机器人在相关疾病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至今,受益于该科室先进技术的患者人数已近五千名,病例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尽管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我们仍需面对现实。这款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价格高昂,核心技术仍被国外垄断,许多基层医院因资金和技术限制无法配备。尽管如此,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仍为我们带来了无限希望,预示着未来医疗科技的更大突破和更广泛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