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末日论是危言耸听吗?从马斯克和扎克伯格的论战说开去
近日,扎克伯格与马斯克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争论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场关于AI与人类未来的讨论并非首次出现,“AI末日论”在科技圈一直存在争议。这次,两位科技巨头展开了直接的交锋。
在这场科技巅峰的较量中,AlphaGo的胜利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全球的蓬勃发展势头正盛。当普通民众还在期待下一个震惊世界的人工智能产品时,科技圈的领军人物已经就AI的未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其中,扎克伯格对AI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那些宣扬AI将导致世界末日的人的观点非常消极且不负责任。他认为AI的未来将带来更多积极的变化,如挽救生命的服务,包括疾病诊断和自动驾驶等。
这场争论并非简单的乐观与悲观之争。事实上,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产生分歧在科技圈早已不算新鲜事。以马斯克为代表的悲观派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将远超预期,他们呼吁大众警惕人工智能并对其实施管制。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甚至可能导致人类的灭亡。而另一方则以扎克伯格为代表,他们是务实派,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尚处于发展初期,应该更关注如何优化和提高AI技术,而不是无谓地恐惧尚未出现的事物。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积极的变化。
让我们回顾一下科技界的重要人物对于人工智能的观点。埃隆·马斯克是悲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多次表达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比尔·盖茨和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也是担忧人工智能发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尤其是在未来的数十年内。马斯克甚至在公众场合多次警告应该主动监管人工智能以避免潜在的危险。与此众多在AI领域一线工作的专家和科学家则持有更为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将为人类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和好处。在这场辩论中,各种观点和声音相互交织碰撞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氛围。究竟哪种观点更准确地预测了未来呢?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然而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和理性的思考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在 2017 年的 GMIC 大会上,霍金通过视频发表了一篇题为《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极其赖以生存的家园》的演讲。他提到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可能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既可能是巨大的福音,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霍金的担忧之一是智能性自主武器的使用,但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仍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人工智能所能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而我们应竭尽所能确保其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益。
务实派的代表人物,如罗德尼·布鲁克斯、迈克尔·乔丹和李开复等人,他们认为现阶段对于人工智能的过度担忧可能并不必要。这些专家在各自的领域有着显著成就,他们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更加务实和深入。
罗德尼在接受 TechCrunch 采访时曾表示,那些担心人工智能存在威胁的人可能并没有亲身在 AI 领域工作过。他认为,将技术转化为真正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不必过于惊慌。对于马斯克提出的人工智能监管问题,罗德尼认为监管措施必须切实可行,否则就没有意义。
迈克尔·乔丹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霍金并不是人工智能的研究者,他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可能源于外行人的观点。他认为计算神经生物学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突破,但在未来几百年内可能会有所进展。对于人工智能取代工作岗位的问题,他认为这是一个大势所趋,但如何处理被取代的人的生活和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他认为人类不可能被机器毁灭,只能被自己毁灭。
李开复在量子位的采访中明确反对马斯克关于 AI 终将灭绝人类的悲观论调。他指出目前 AI 只是工具,离“超级智能”还很遥远。他认为马斯克的言论并没有切实的工程基础,并指出 AI 领域的专家(包括吴恩达、罗德尼)都基本认同他的观点。他认为马斯克在 AI 发展初期制造恐慌是不负责任的,可能会使大众错过 AI 带来的巨大机会。李开复也承认 AI 会给人类带来失业问题,但他认为 AI 将取代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而人类可以创造新的、AI 无法胜任的工作。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悲观派和务实派的争论一直存在。正如 Reddit 网友所说,马斯克和扎克伯格所讨论的 AI 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前者更担心的是 AGI 和 ASI 的发展,而后者以及大多数人所关注的是 ANI 的发展。目前的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集中在搜索和推荐、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比如谷歌搜索、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人工智能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需要以务实的态度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要关注其带来的好处,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我们需要加强研究,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真正造福人类和我们的环境。从简单的交互到复杂的思考:人工智能的当下与展望
如今,人机交互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像苹果的Siri和微软小冰这样的智能助手,已能与我们轻松对话、执行简单任务。它们的能力仍然有限,面对复杂情境往往力不从心。
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的辅助驾驶系统已展现出惊人的实力,但最近的一起事故让人们开始审视其局限性。尽管调查证实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并无缺陷,但每个系统都有其边界,超出范围的状况可能导致无法预测的结果。真正的人工智能,需要更全面的感知和决策能力。
当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大多基于监督学习,即通过学习大量数据来建立输入与输出的映射关系。这种AI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工具。专家指出,当前的AI只是在特定领域进行优化,离通用、无所不能的AI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AI取代人类劳动力的议题持续引发关注。实际上,某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如流水线作业、电话接线等,确实有可能被机器取代。那些需要沟通、专业性和创造力的职位则相对难以被替代。这一趋势引发的担忧可以理解,但也需要我们理性看待。
AI的未来究竟如何?专家们对此持有乐观态度,但也存在诸多未知。长远来看,AI是否会超越人类智力,这一过程需要多少年,仍是未知数。对此,普罗大众的理解有限,过度的恐慌可能不利于技术发展和公众决策。
技术变革总是伴随着机遇与风险,尤其是AI这样的颠覆性技术。我们不必因对未来的恐惧而停止技术前进的脚步。真正的AI专家正在深入研究如何“监管”这一领域,以确保其积极的发展和应用。
对于AI从业者,提升技术和应用AI以造福人类应是重点。而对于普通人,享受AI带来的便利,同时积极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可能是更实际的选择。
让我们借霍金在牛津联盟辩论社上的话作为结尾:“仰望星辰,不要只关注自己的脚下。在探索人工智能的未知领域时,保持好奇心,勇往直前。不论前方的道路看起来多么艰难,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只要我们不轻易放弃。”
人工智能培训
- AI末日论是危言耸听吗?从马斯克和扎克伯格的论
- 杨广中院士对话刘建民教授:插上手术机器人的
- 中国机器人产业有3大痛点:800多家企业近半无产
- SLAM与路径规划多技术融合趋势下 扫地机器人市场
- 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
- 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吗,人工智能就是机器人吗
- 人工智能机器人多少钱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造
- 人工智能技术改变酒店的运营模式
- 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 机器人应用中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案
- 斯坦福人工智能百年报告:人工智能与2030年的生
- 他们用AI 在阿勒泰给河狸造“窝”
- 龙头鞋企一个车间省去四分之三人工,如何做到
- 吴甘沙-中国如何实现机器人的弯道超越
- 机器人“站上”手术台
- EeIE智博会 9月登陆超级会展航母 5G手机产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