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盘点与趋势预测
随着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崛起引领了全球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回归制造业,中国在此背景下选择了发展智能制造这一新兴产业,不仅是为了应对国内外压力,更是为了完成工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显然,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替代传统劳动力,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不仅是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更是高端智能化制造方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将人类从繁重、危险、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使命所在。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工业机器人时代的来临?机器人换人的浪潮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全面智能化生产又将如何影响全球乃至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活?
从全球视角来看,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这背后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重新重视制造业,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二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巨大需求。全球各国对智能制造的热情高涨,纷纷出台政策措施,主要是因为制造业的持续低迷以及市场、就业等因素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压力。欧美日等传统发达国家希望通过智能制造来稳定经济,对抗制造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通过智能制造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特别是在汽车、电子电气、橡胶塑料、金属和机械等领域。其中,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占比高达39.0%。随着电子产品和新型产业的不断增长,以及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在中国,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和两化融合的深入,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工业机器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政策的激励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使得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新的企业纷纷加入机器人产业,产业环境不断完善。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虽然蓬勃发展,但也存在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制造业发达的华东和华南地区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占比越来越大,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需求下,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工业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全球的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深入解读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之时,我们发现,随着企业资金与技术实力的增强,对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追求愈发严苛,工业机器人需求愈发旺盛。工业机器人产业在我国东北、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区域展现出了显著的发展活力。这些区域汇聚了众多领先企业,为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底蕴深厚,诸如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等企业,长期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长三角地区则是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制造业的聚集地,亦是机器人自动化公司的重要据点。在此区域,上海富安工厂自动化和上海机电一体化工程中心等企业崭露头角。京津冀地区凭借技术优势,机器人产业亦有所突破,如北京紫光等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工业机器人的多个领域。
从应用行业来看,汽车与电子工业无疑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两大主要领域。特别是汽车工业,占比高达38%,是工业机器人增长的重要推手。而伴随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汽车业的迅猛增长为工业机器人带来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如工程机械领域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为工业机器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展望未来,家电、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将成为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而在一般工业应用的新领域,如光伏产业、动力电池制造业以及食品工业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同样广阔。这些领域的企业对产品质量有着高标准,这也促使他们更倾向于采用工业机器人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外商独资及中外合资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进一步拉动了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随着国内消费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内地,为内地工业机器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政策支持、工业结构的升级、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以及理论研究积累等有利因素,预示着工业机器人在未来至少10到20年内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大势所趋。随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工业机器人将在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来看,随着工业4.0的稳步实施和两化融合的实现,工业机器人将成为智能制造装备的代表。工业机器人还具有实现超越人、代替人和解放人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均十分广阔。随着其在汽车领域的良好表现逐步拓展到其他行业,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及应用前景将愈发乐观。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预计至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到惊人的23620台,复合增长率为惊人的25.2%。这一增长的背后,反映了我国工业自动化的迅猛趋势和强烈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将到来的几年内,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从区域布局看,华东和华南地区依然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区域,而东北和华北地区在的大力推动下,工业机器人应用占比也将逐渐上升。在汽车和电子工业两大领域外,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以及医药设备等新兴产业也将迎来工业机器人的身影。这些领域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繁荣。
面对机器换人的必然趋势,我们不禁要思考:这一进程究竟需要多久?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当前的世界正处于技术革新、资本流动和经营模式不断变革的时代,每一个创业者或新技术的出现都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预测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时间变得尤为困难。通过对全球工业机器人强国的历程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对这一趋势进行粗略的预测。
机器人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机器人普及率和自动化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尽管中国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已经超越其他国家,但在机器人密度方面仍落后于一些工业化程度更高的国家。以每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数量来看,中国与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回顾历史,美国是最早成功研制工业机器人的国家,其诞生源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最初被应用在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中。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更多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自然成长过程中实现的。日本在战后面临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的问题,因此积极引进技术并得到了的强力支持,使得工业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韩国虽然起步晚,但在的资助和引导下,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工业机器人体系。
中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扶持政策与日韩相似,本土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获得了可观的增长。尽管存在应用成本高等问题,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增长迅速,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超越其他国家成为全球第一。据此推测,如果当前的经济和政策方向保持不变,外部因素不出现大的波动,中国最快在2030年就能实现机器人在各相关行业内生产力的全面超越。也就是说,“机器换人”的大趋势最快在15到20年后就会到来。这一趋势无疑将为我国的工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人工智能培训
- 真正能和人交流的机器人什么时候实现
- 国产机器人成功完成首例远程冠脉介入手术
- 人工智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 未来30年的AI和物联网
-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东方水利新增专利授权:“一
- 发展人工智能是让人和机器更好地合作
- 新春贺喜! 经开区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 以工业机器人为桥 传统企业如何趟过智造这条河
- 山立滤芯SAGL-1HH SAGL-2HH
- 2015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火热报名中!
- 未来机器人会咋看人类?递归神经网络之父-像蚂
- 成都新川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封顶
- 斯坦德机器人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小米产
- 到2020年,智能手机将拥有十项AI功能,有些可能
- 寻找AI机器人的增长“跳板”:老龄化为支点的产
- 力升高科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参加某支队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