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时代来了 我们的饭碗真会被抢走吗?

人工智能 2024-12-19 10:05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个工人搬一个货箱需要花费的时间与机械臂相比显然已经落后。机械臂只需一秒就能完成这项任务,而机器人更是可以连续工作,不受疲劳、受伤等困扰,也不会提出任何需求。那么,作为决策者,你会选择雇佣人工还是机器人呢?

事实上,机器人已经在与我们争夺工作岗位了。难道它们只威胁那些教育程度较低、技能较少的工人吗?我们是否认为即便他们失去了工作,社会也能创造出足够多的高薪就业机会来吸纳这些被“释放”的劳动力呢?《机器人时代》的作者硅谷企业家马丁·福特却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智能机器是否能够逐渐侵蚀我们的工作、掌握经济运行的大部分领域,这都要取决于未来技术的本质。事实上,信息技术在诸多领域都在加速进步,无论是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光纤线路的传输能力,还是软件算法的效率,都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趋势。想象一下,这种增长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一个美分存入银行账户后,每天都能实现翻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你就能拥有超过百万的财富。

除了发展速度惊人,福特还指出了信息技术的两大特征。它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通用技术,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中涵盖了智能技术。尽管当前的计算机还未能达到人类的普遍智力水平,但在处理专业化、常规性和可预测的任务时,它们已经展现出了超越人类的潜力。这是因为机器和软件应用可以轻易复制,而且复制的成本在很多情况下远低于雇佣一个人。

想象一下,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克隆出某个员工的所有知识和经验,并让他们不断学习和适应新形势,那么计算机就不再仅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而是成为了真正的替代品。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和自助服务技术的引入,不仅仅是低薪、低技能的工作面临被取代的风险,就连高薪、高技能的工作也岌岌可危。

腾讯财经曾发布的一篇由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撰写的关于CPI数据的新闻报道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虽然机器人写稿在国内尚属新鲜事,但在国际上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事实上,早在2009年,美国就已经有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出能够自动编写体育赛事报道的机器人。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诸如记者、律师助理甚至是电脑程序员等所谓的“好工作”也变得岌岌可危。

随着蓝领和白领工作的消失,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失业率无情上升。这导致大部分消费者可能缺乏足够的收入和购买力来刺激经济增长的需求。因为机器不会像人类一样出门消费,而节俭则成为了人们生存的必需。工人作为消费者,他们的支出削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言而喻,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衰退。

全球自动化趋势正在加速到来,中国的工厂也在积极引进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福特认为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机器智能和自动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尽管转型是不可避免的,但工厂就业率的下降可能会比美国更加迅速和剧烈。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需要在服务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欧美国家典型的道路不同,中国可能需要首先通过发展服务业来实现富裕,然后再过渡到服务型经济。随着收入增加,家庭在服务业上的支出将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正面临一个独特的时代背景,我们正处于机器人时代,机器人和软件正在威胁到不仅仅是制造业的就业,服务业的就业也面临挑战。在可见的未来,机器人行业将与大数据、移动通信等跨领域技术融合,构建基于服务创新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与此中国正处于向富裕国家过渡的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愈发艰巨。

正如福特所言,中国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崛起虽为中国带来了挑战,但也孕育着无限机遇。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等,都需要我们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而机器人技术作为未来发展趋势,将会与其他问题相互关联,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路径。许多专家预测,中国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产生全球性的影响。

在《新常态改变中国》一书中,以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等为代表的23位著名经济学家,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了近年来人们热议的经济现象。其中,对经济新常态的理解尤为引人关注。

早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就有学者开始用“新常态”描述危机后的经济特征。在中国,学者们也提出了中国经济正进入7-8%的增长速度的新常态。更有深度的观点提出,经济新常态对经济决策的最重要要求是放弃单纯追求GDP增长的政策目标。

书中各位经济学家的观点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例如,李稻葵从全球视野出发,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压力下转向更加公平的分配政策,而新兴市场国家则试图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应对低增长时代。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一些潜在的经济社会现象将决定中国宏观经济的新常态表现。

管友清则提出了中国经济决策思路的转变。过去十年,决策者更倾向于通过刺激需求来刺激经济,类似于西医疗法;而未来十年,将采取类似中医疗法的策略,注重休养生息,增强身体免疫功能。

在认识新常态的过程中,有几个共识值得我们关注:一是中国经济正在从旧稳态过渡到新稳态;二是结构调整是核心;三是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也存在一些分歧,如经济增速的探底在哪里?笔者认为,中国之大决定了各省情况各异,因此单纯讨论数据意义不大。核心在于结构质量。只要创新驱动促进了结构调整,什么样的速度都可以接受。

对于如何在新常态下焕发新动力,书中也有深入的探讨。经济学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魏杰关于关注四大产业的观点十分中肯:首先是房地产业,需要明确与市场职责;其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注重技术研发;第三是服务业,应把握业态革命的机遇;最后是制造业,需要解决过剩产能问题。

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崛起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寻找新的动力源泉,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关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宏观角度看,区域一体化、城镇化以及建设自由贸易区等策略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必须重视微观运行环境的重要性。正如傅蔚冈所言,公平的市场环境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企业组织形式上,混合所有制备受推崇,它能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并为财政提供资金支持。混合所有制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现实中许多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仍然存在问题。如果我们无法在非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中实现有效治理,那么公平的市场环境又将如何实现呢?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竞争环境的构建也是重中之重。只有深化全面改革,开放市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才能真正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环境。在三十多年前改革之初,我们凭借改革姿态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社会活力并实现了高速发展。如今我们需要以更全面的改革姿态面对市场体系建立的问题,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这不仅能够让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还能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优化经济结构。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模式。随着我们的产业层级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已成为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基本方式。我们必须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层次的新时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