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GV到AMR,物流机器人何以成资本宠儿?
从AGV到AMR:物流机器人的资本狂欢与智能化浪潮
文|卢滢西
在静寂如斯的仓库中,物流机器人的灵活穿梭成为了独特的风景线。没有机器的轰鸣,也没有人员的走动,只有物流机器人在忙碌地进行分拣、搬运、堆叠工作,整个流程完全看不到人的身影。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现实场景中物流企业仓库的真实写照。
近期,未来机器人和捷象灵越相继获得巨额融资,标志着物流机器人领域的资本热度不断升温。据光锥智能统计,仅2022年开年至今,就有数家物流机器人企业获得亿元级融资,总融资额超过数十亿人民币。这一数字不仅令人惊叹,更反映出物流机器人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
从AGV到AMR,物流机器人何以成为资本的宠儿?这背后的原因多元且复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场景的深度挖掘,物流机器人已经从单纯的自动化执行工具进化为具备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它们在复杂场景中的表现越来越出色,如人机交互、机路协同、路径规划等功能,都离不开背后智能软件系统的支持。
以快仓AMR物流机器人为例,它们能够在服装物流供应链仓库中井然有序地运作,从商品的搬运、库存位置的调整到商品的拣选,全流程实现自动化作业。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通过智能软件系统对大数据进行算法分析,为仓库运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物流管理方式。这正是智能仓储背后的灵魂所在,也是物流机器人核心的竞争壁垒。
与此无人叉车作为新兴的细分赛道,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对重复性搬运、搬运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等痛点,无人叉车以其高精度、高效率的表现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劢微机器人的无人叉车在新能源行业的项目中表现出色,展现了其在特定场景下的独特优势。
除了技术进步的推动,物流机器人赛道的火热也反映了市场确定性的增强。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物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阿里、京东和顺丰等巨头的加码投入,进一步推动了物流机器人的发展,使其成为智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机器人成为资本的宠儿是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资本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物流机器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AGV到AMR的进化,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市场需求的转变和资本布局的调整。未来,物流机器人将在更多场景中得到应用,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随着工业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的步伐加快,物流机器人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领域。对于大型且重的储能电柜,人力搬运劳动强度大,工序管理难度高,劢微通过引入6台宽支腿抱夹式无人叉车MW-AS35B并配置先进的调度、管理、Wi-Fi等系统,成功实现了全自动化柔性产线智造和物流升级,减员4人,增效10%。
在投资回报方面,使用机器人主要是为了降本增效,光锥智能了解到,无人叉车的投资回报周期在6个月到2年左右,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这个时间还将进一步缩短。除了用于搬运的AMR物流机器人,分拣和存储场景的机器人也逐渐落地,特别是立体存储成为改造的重点。
以某品牌卫浴的自动化提升项目为例,慧仓在其生产线车间实施了占地仅35㎡、高度达12m的“高速智慧立体库”,用8台慧仓机器人替代了地面上的绿色塑料筐,这些框内装有零部件耗材。立体库共有3000多个格位,由机器人组群管理,提升了车间实物资源的数字化水平。慧仓的解决方案显著节省了土地面积,提高了整体效率。
与其他搬运场景的物流机器人不同,慧仓的机器人不依赖机器视觉系统,而是主要依靠于机器的组群调度。在核心技术上,慧仓面临的技术难点在于立面的机器人作业,要求高速度的实时通讯和实时控制。经过多年的研发,慧仓现在单台套产品可以搭载40台的机器人组群,凭借机器人组群的协同工作,出入库效率远高于传统立体仓储。
与此立体仓储的解决方案也可以与AGV/AMR搬运机器人结合,实现整场的协调与合作。随着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打磨,物流机器人即将迎来大规模的量产。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统计,2021年中国市场移动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58.17%,其中以制造业的需求尤为突出。
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物流机器人的迭代历程也经历了从AGV到AMR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如今,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和视觉算法导航的成熟,第三代机器人已经展现出大规模量产的潜力。产品标准化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第一步,通过减少元器件数量和优化设计,产品的一致性和模块化程度大大提高。随着更多商业化场景的落地,物流机器人赛道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物流机器人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品标准化、供应链成本的降低,以及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共同推动着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行业巨头普遍认为,产品标准化是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认识到这一趋势,物流机器人的标准化进程正逐步加快。标准化的产品也需要针对现场环境进行定制化调整,这需要厂商深入实地调研,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与此物流机器人的落地应用已经初具规模化。据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销量持续增长,快速交付成为竞争的关键。一些领先的厂商如劢微,已经能够实现快速交付,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
在硬件制造成本上,随着供应链的不断成熟和厂商的努力,物流机器人的制造成本正在降低。尤其是上游零部件价格的降低,为物流机器人厂商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一些厂商正在与上游供应商深度合作,开发更具性价比的零部件。他们也推出了不同配置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当物流机器人在国内步入“快车道”的海外市场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全球新冠疫情常态化下,企业“机器换人”的智能化升级步伐加快,海外市场对物流机器人的需求增长迅速。中国的物流机器人企业在智能化方面已经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些领先的物流机器人厂商如快仓,已经开拓了海外市场,特别是在日韩、东南亚和欧洲等地。欧洲的优先级最高,因为高人力成本和疫情不确定性导致欧洲市场对移动机器人需求量整体较高。一些厂商还重视在东南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和地区拓展业务,因为这些地区对物流机器人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物流机器人行业都正迎来出货量与需求的螺旋式上升。中国的物流机器人企业在智能化方面已经具备了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抗衡的实力,这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物流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物流机器人在全球市场中以其卓越的价格和高质量产品而崭露头角。
杨威分享道:“去年,跨境电商海外仓的迅猛发展为我们的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带来了广阔的机会。我们为众多海外仓提供了创新的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近四成的业务来源于海外仓的需求。通过与菜鸟网络共同构建的全球骨干网络和持续为跨境电商海外赋能,我们深入了解了海外电商仓库的各类场景需求和痛点,使我们能够更精准地聚焦并深入解决这些核心问题。”
考虑到海外市场的规模、供应链、价格以及产品种类的增长速度虽不及国内近两年那么快,但经过长期的客户积累和技术精进,中国的物流机器人制造商已经能够全面满足海外客户的需求。从全球机器人竞赛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供应链、品类成熟度,还是生产制造成本和效率,中国的机器人在全球市场中都展现出最强的竞争力。全球物流机器人市场格局的变化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出海机遇。正如耀途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白宗义所言:“中国在供应链上具有显著优势,未来的机器人领域,注定会成为中国人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