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8种最常见的工业机器人及代表公司
近年来,中国市场上的机器人应用行业蓬勃发展,装机量不断攀升。至2014年,中国市场的机器人销量已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4.6%,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稳坐全球机器人销量第一宝座。据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机器人市场的繁荣态势在2015年得以延续,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在众多的应用领域中,汽车行业依旧是机器人应用的最大舞台,占比高达41%,其中以六轴通用机器人为主力。消费电子、电子/电气以及半导体行业,即所谓的3C行业,也大量采用了SCARA和低负载的铰接式机器人,如桌面机器人等,合计占比达到了21%。金属制品业则主要使用六轴通用机器人,占比17%。而在食品/饮料/个人护理行业,随着对快速装卸货物的需求增加,并联机器人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从各行业的增速来看,3C行业呈现出最高的增长速度,其中消费电子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2%。虽然汽车行业是传统的机器人应用大户,但在未来几年,其增速将相对较低。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演进不仅仅局限于汽车行业。焊接机器人是最早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机器人之一,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焊接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控制柜两部分,以及焊接设备如弧焊及点焊装备等。智能焊接机器人还配备了激光或摄像传感器等先进设备。在汽车制造业中,焊接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底盘、座椅骨架、导轨、消声器等部件的焊接生产。例如丰田公司已经开始使用点焊机器人来提高焊接质量并缩短运动时间。在国内,轿车底盘零件的焊接也大量采用了机器人技术,这大大提高了焊接件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同时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和降低了劳动强度。
除了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也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一员。它们被用于将已装入容器的物体按照一定排列码放在托盘上,进行自动堆码,以便叉车运至仓库储存。码垛机器人可以集成在任何生产线中,为生产现场提供智能化、机器人化、网络化服务。它们在啤酒、饮料和食品行业的应用尤为广泛。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码垛机器人还能与仓库管理系统协同工作,满足随机货盘的需求。例如发那科公司的码垛机器人在处理随机装载问题时表现得尤为出色。
中国市场的机器人应用行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和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拓展,工业机器人的身影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在冷库中,货物码垛呈现独特挑战。面对冷冻环境的极端条件,产品码垛完成后,标签必须全方位外露,无论是一次性包装还是多次包装,这一要求都极为严格。自动码垛机的随机存取方式在此环境下并不适用,因为结冰的压缩空气管导致大多数自动化设备的性能受限。这时,机器人码垛设备成为了一个绝佳的选择。这些机器人紧凑灵活,特别适应冷冻仓库内部空间有限的环境。机器人的选择并非完美无缺,它们同样面临挑战。
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精准抓取产品。在这一环节,真空抓手是最常见的机械臂末端工具。尽管它们价格低廉、易于操作且能应对大部分负载物,但在特定应用中,如表面多孔、内含液体或表面不平整的包装,真空抓手可能会遇到难题。还有翻盖式抓手、叉子式抓手以及组合型抓手等多种选择,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在众多机器人技术中,搬运机器人是现代机械制造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集力学、机械学、电气液压气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能够进行各种预期的编程任务。搬运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其人工智能和适应性,特别是在人工搬运超出一定限度的场合中,搬运机器人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机床上下料、冲压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装配流水线等。其中一些知名的搬运机器人供应商如ABB和拓野机器人等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喷涂机器人也是工业机器人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仪表、电器、搪瓷等工艺生产部门,具有柔性大、工作范围广泛等优点。与传统的喷漆工艺相比,喷涂机器人能提高喷涂质量和材料使用率,同时易于操作和维护。它们可以通过离线编程来大大缩短现场调试时间,设备利用率高达90%-95%。川崎机器人有限公司等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企业。
装配机器人则是为实现自动化装配作业而设计的工业机器人,是柔性自动化装配系统的核心设备。它们由操作机、控制器、末端执行器和传感系统组成,能够适应不同的装配需求和环境条件。装配机器人在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具。在工业生产领域,装配机器人作为精密制造的重要一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可编程通用装配操作手(PUMA机器人)和平面双关节型机器人(scara机器人)是两大主流类型。早在1978年,PUMA机器人便以其卓越的性能,被公认为工业机器人的鼻祖。而scara机器人则以其高效、灵活的作业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器的制造行业。
这些装配机器人在轴与孔的装配工作中表现出色。为了确保在存在误差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装配,机器人必须具备柔顺性。主动柔顺性和被动柔顺性是两种实现方式。以美国Draper实验室研发的远心柔顺装置RCC为例,它允许轴作侧向移动和转动,从而分别补偿侧向误差和角度误差,实现精准装配。
除了装配工作,激光加工机器人更是将机器人技术与激光加工完美结合,实现了更为柔性化的作业。通过在线操作或离线编程,激光加工机器人能自动检测加工工件,生成加工模型,继而完成激光表面处理、打孔、焊接和模具修复等任务。其关键技术包括结构优化、误差补偿、高精度检测等,是现代化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
在更特殊的真空环境中,真空机器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工业,负责在真空腔室内传输晶圆。由于国外对此类技术的严格审查甚至禁运,真空机械手成为制约我国半导体设备制造的瓶颈。而直驱型真空机器人技术的原始创新,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提供了可能。
洁净机器人在洁净环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生产环境要求的提高,洁净机器人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高洁净度生产流程的行业,如半导体、医疗器械等。
不得不提的是,无论是激光加工机器人、真空机器人还是洁净机器人,其背后都有一系列优秀的代表公司,如安川电机、武钢华工激光、Genmark等,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不断创新,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公司在研发过程中攻克了众多技术难关,实现了机器人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效作业。在当今高科技的浪潮中,关键技术犹如璀璨繁星,引领着行业的前进方向。其中,中科世界机器人公司在洁净技术和晶圆检测领域取得显著成果。让我们来介绍这些引领潮流的核心技术:
首先是洁净润滑技术。该技术如同给机器注入了“净化血液”,通过负压抑尘结构和非挥发性润滑脂的巧妙结合,实现了对环境无颗粒污染,满足洁净度要求,确保机器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保持最佳状态。
接下来是高速平稳控制技术。这项技术如同给机器人装上“稳定翼”,通过轨迹优化和提高关节伺服性能,实现了洁净搬运的平稳性,确保物品在高速运转中安然无恙。
再来说说控制器的小型化技术。随着空间资源的日益紧张,这项技术应运而生。针对洁净室建造和运营成本高的问题,通过控制器的小型化设计,有效减小了洁净机器人的占用空间,实现了高效的空间利用。
最后要介绍的是晶圆检测技术。这项技术如同给机器人配备了“慧眼”。通过光学传感器,机器人能够轻松扫描卡匣中的晶圆,获取缺片、倾斜等关键信息,为生产流程提供精准保障。
中科世界机器人在这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展现了其在洁净技术和晶圆检测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