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附全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这份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份规划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其主要目标是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通过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和高端产品的开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规划》描绘了一个蓝图,到2025年,我国的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将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将实现翻番,建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规划》提出了五大主要任务: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还明确了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健全人才保障体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机器人产业正在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水平持续提升,集成应用大幅拓展。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加紧谋划布局,我国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正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机器人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得力助手,其持续推动生产水平提高、生活品质提升,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本规划从现状与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机器人产业能够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为建设制造强国、健康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我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是我国机器人产业自我发展、实现跨越式进步的黄金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快解决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等核心问题,推动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指导思想方面,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相关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将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满足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基础提升、融合发展,突破核心技术,夯实产业基础,增强有效供给,拓展市场应用。我们的目标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我们要使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的发源地、高端制造的聚集地和应用的新高地。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要有显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产业的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要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到2035年,我们的机器人产业要走在国际前列,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主要任务方面,我们将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我们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研发前沿技术,推进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我们将建立健全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提高研发效率。我们还将开展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检测认证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攻克机器人核心技术,包括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我们还要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如高性能减速器和伺服驱动系统。我们还需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检测认证能力,以满足企业的检测认证服务需求。
智能控制器
进入高度实时性、高可靠性的时代,我们研发的控制器硬件系统正在突破常规界限。这种系统采用多处理器并行工作或基于多核处理器的设计理念,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是它的显著特点。我们正在突破多关节高精度运动解算、运动控制以及智能运动规划算法的壁垒,不断提高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并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用性达到新的高度。
智能一体化关节
当下,我们正深入研发机构、驱动、感知、控制一体化的模块化机器人关节。借助伺服电机驱动技术、高精度谐波传动动态补偿、复合型传感器的高精度实时数据融合以及模块化一体化集成等技术,我们实现了高速实时通信和关节力/力矩保护等功能,为机器人技术注入新的活力。
新型传感器:未来感知的钥匙
为了满足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我们致力于研制一系列新型传感器。这包括三维视觉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和关节力矩传感器等力觉传感器,大视场单线和多线激光雷达,以及智能听觉传感器和高精度编码器等产品。这些传感器将成为机器人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
智能末端执行器:灵巧作业的先锋
我们正在研发能够实现智能抓取、柔性装配、快速更换等功能的智能末端执行器。这些执行器将满足机器人多样化操作的需求,使机器人在作业中更加精准、高效。
(三)领航高端产品市场
为了满足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农业等行业以及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养老助残等领域的需求,我们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通过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提升性能和质量,推动产品向高端智能化发展。我们的工业机器人涵盖了焊接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防爆机器人等多种类型;服务机器人则包括了农业机器人、矿业机器人以及建筑机器人在内的多种细分领域;特种机器人则涵盖了水下机器人、安防机器人以及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等。这些高端产品的推出,将极大地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四)应用深度广度的探索之旅
拓展新兴应用领域
想象一下,矿山、石油、化工、农业等领域,在机器人的加持下会焕发出怎样的生机。我们将结合这些具体场景,开发出形形的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展试点示范,将应用空间拓展到无穷大。无论是航空、航天还是船舶、铁路,我们都在探索机器人技术的无限可能。
做强特色应用领域
在卫浴、陶瓷、光伏等细分领域,我们致力于形成专业、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喷釉、修胚到抛光、打磨,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我们的专业团队深耕细作。我们将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让机器人为这些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我们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培育出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领航企业。在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我们将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为了推进强链固链稳链,我们将瞄准关键零部件和高端整机产品的薄弱环节进行研发升级。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推动机器人产业链的多元化。
保障措施
我们深知机器人产业的成功离不开周全的保障措施。
我们将强化统筹协调推进,整合行业管理、科技、财政、金融等各方资源,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大财税金融支持,为机器人研发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各类产业基金的投入。我们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招标采购。为了健全人才保障体系,我们将加强机器人科技人才的培养,推进新工科建设,鼓励校企合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学术机构等开展技术、标准等国际交流,加快机器人在国际成熟场景的落地。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开创机器人产业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