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机器人行业即将洗牌?还是继续迎接下一个春天?
自2015年以来,国内仓储机器人行业持续火热,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新入场的仓储机器人公司不断涌现,资本市场对这个领域的投资也持续飙升,不断刷新人们的预期。据统计,目前以提供仓储机器人为主业的公司已多达30家。仅在2017年,整个行业的融资金额就超过了10亿人民币,是2016年的数倍。
行业的真实面貌可能只有从业者才能深刻了解。物流仓储机器人行业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表面的繁荣是否真实反映了行业的现状?是虚假的火爆,还是真的在蓄势待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客户在选择机器人方案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当市场从蓝海转变为红海,新晋公司是否还有生存空间?本文将带您了解仓储机器人行业的内情。
目前,行业竞争格局已逐渐明朗,第一梯队的公司优势尤为显著。在这个领域,无人搬运车(AGV)和智能仓储机器人是两大重要角色。
无人搬运车(AGV),是一种装备有自动导引装置的运输车。它可以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自动行驶,无需驾驶员,同时具备安全保护和各种移载功能。这些车辆的出现,为仓储物流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提高了仓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智能仓储机器人则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和灵活性,它们能够自主完成各种复杂的仓储任务,包括货物识别、搬运、存储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仓储机器人在仓储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客户在选择机器人方案时,应该关注公司的技术实力、产品质量、服务支持等方面。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新晋公司仍然有机会通过创新和技术突破来赢得市场份额。
仓储机器人行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无论是AGV还是智能仓储机器人,都在不断推动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所介绍的智能仓储机器人是传统AGV的升级版,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先进的性能,完全适应了智能物流时代的需求。这些智能仓储机器人支持多种先进的导航方式,包括二维码导航、激光导航以及能够实现完全无轨、路径自由行走的SLAM导航,从而大大提高了仓储机器人的柔性。除此之外,它们还配备了强大的后台系统,支持多机器人协同作业,自主导航,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完成拣选、搬运、分拣等仓库作业。
Geek+机器人、快仓机器人与海康机器人,三大巨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估计占据惊人的80-90%,无疑是行业内的领头羊。他们凭借出色的应用案例、丰富的运营经验以及惊人的机器人出货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梯队。这一地位在业界和资本市场中都得到了广泛认可。
艾瑞思机器人、马路创新、牧星智能等第二梯队的公司,虽然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一定关注,表现出强烈的上升势头,但从应用案例、运营经验和机器人出货量等方面来看,与第一梯队仍存在明显的差距。想要赶超并非易事。
Geek+以其卓越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引领行业潮流,快仓则在物流仓储领域大放异彩,海康机器人则在安全监控领域独树一帜。这三家公司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们对机器人技术的深度理解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扩大,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第一梯队的三大巨头将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而第二梯队的公司也将继续努力,寻求突破,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无论是第一梯队还是第二梯队,都在积极推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为未来的智能化时代做出重要贡献。
从市场规模来看,仓储机器人市场在过去三年中保持了高速增长,各家公司都从中获益。如何保持长期的市场竞争力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议题。
根据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数据来源:新战略机器人),仓储机器人公司的出货情况表现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行业缺乏绝对标准,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客户最关心的因素。尽管仓储机器人热度持续,但付费使用的企业仍然有限。一些客户尝试仓储机器人项目并非完全出于实用和效率考虑。目前,市场需求侧正在回归冷静和理性,客户更倾向于从试点项目开始进行测试,只有当业务测试通过后,才会考虑大规模推广。
这一趋势也反映出客户对仓储机器人行业的期待和信心。他们希望通过试点项目来验证机器人的性能和效果,以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回报。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仓储机器人将在未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效益。经过几年的孕育,仓储机器人行业已经展现出明显的成长趋势,它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成熟和完善。当前,该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产品稳定性也尚未达到预期水平,这无疑给仓库作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最近,一些仓库中出现的问题,如货架被机器人倾覆、机器人因电池问题失火等事故,已经对仓库的安全性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稳定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客户选择机器人产品的首要考虑因素。一些领先的公司,如Geek+和海康机器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产品安全保障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今年,这两家公司都发布了自家产品通过欧洲CE认证的消息,这不仅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更显示了他们在设备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努力,为客户提供了充足的信心。
除了机器人本身,仓储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器人控制与调度系统。系统的功能、调度能力和稳定性已被业内公认为是机器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国内市场,各大电商客户在双十一等大促销期间的考验,是对机器人系统能力的严峻挑战。通过这些考验的机器人系统,往往会获得更多客户的信任和青睐。强大的系统支持加上丰富的案例背书,无疑是仓储机器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
可以说,仓储机器人行业虽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我们期待这个行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在刚过去的双十一大促中,快仓机器人在菜鸟无锡仓库展现了惊人的实力,单日峰值选货量高达40万件。Geek+也披露了其出色的表现,单仓单班次处理了10万单,全国机器人仓库共完成了500万单的任务。这些成果不仅证明了系统应对电商大促的能力,更体现了针对不同行业客户需求进行精准满足、解决行业痛点的实力。
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各个行业中挖掘有代表性的客户和应用场景,展示真实的案例和成果。这样才能最直观地证明我们的实力和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仓储机器人行业依然受到行业和资本的关注,新晋公司的生存状况却并不乐观。随着行业综合性门槛的不断提高,仓储机器人不仅仅涉及技术和系统,咨询规划方案、工程实施、服务体系等其他因素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资本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头部企业已经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对于新晋公司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并不易。在细分市场后发优势并不突出的情况下,跟随者需要独特的策略和强大的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对于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新晋公司来说,除了技术和系统的优势,还需要考虑如何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如何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在2018年上半年的中国A股市场,IPO上市的数量与筹资额呈现出同步下滑的趋势。与2017年上半年相比,IPO上市的数量骤降了近七成,这一数据清晰地反映了资本市场的寒冷。特别是在仓储机器人行业,融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数额减少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危机正悄然袭来。
资本市场的寒冬已经来临,这将会加速整个行业的整合与洗牌。头部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持续发力,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顺利步入一个更高、更稳定的阶段。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场资本寒冬的侵袭下,部分企业的消亡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开发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是否有效?这仍需市场来给出答案。仓储机器人行业虽然仍有机会迎来下一个春天,但这个春天并非人人都能分享。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抓住机遇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资本市场和行业的双重压力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