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批采购量超1000台,农业机器人发展,如何算一笔“经济账”?
随着夏日的到来,我们不难发现,城市中的西瓜价格已从昔日的20元攀升至60元左右。这只是近年来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冰山一角。蔬菜、猪肉等日常必备品的价格也在悄然间呈现出上涨态势。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农产品市场的繁荣,也折射出农业企业和农民的口袋逐渐鼓了起来,为农业的自动化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是这一趋势的有力证明。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连续12年增速超过城镇居民。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多个计划的引领和扶持,国家正逐步提高农业收益,帮助这个古老的产业迎接自动化升级的新浪潮。这场升级自2017年起步,未来或将持续多年,但已成为我国坚定不移的长期战略。
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为农产品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复制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从工业革命开始,农业升级就与工业自动化紧密相连。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在农业自动化进程上有所快慢。
在国内,由于多种原因,工业自动化的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一度超过农业。但现在,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随着全社会自动化升级意识的加强,许多机器人企业开始关注农业自动化升级需求,并发现农业生产中已经出现降维销售的可能性。
根据工信部的一份统计报告,机器人在我国一般工业不同产业的平均渗透率已经达到20%左右。在农业市场上的渗透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5%。参照国外50-70%的自动化升级合理值,工业机器人已经步入快速增长期,而农业机器人市场则孕育着更为庞大的机遇和可能。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农业机器人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走向智能化、现代化的新时代。农业自动化升级之路:龙头企业如何引领畜牧业走向智慧未来?
究竟那5%的企业是如何引领农业自动化升级风潮的呢?他们的成功秘诀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深入探讨畜牧业的机器人升级之路。
由于中国农业当前企业规模的分化现象严重,农业机器人的整体普及度并不高。在畜牧业中,由于其相对较高的结构化环境以及市场竞争下的降本增效需求,推动了部分龙头企业率先进行自动化升级。
以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为例,其自动化升级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从猪的养殖到屠宰,农业机器人的规模化、自动化智慧升级早已悄然进行。智能巡检机器人,这些曾在管道等工业场景中大展身手的机器人,如今被牧原巧妙运用于猪舍内。
这些沿着猪舍上滑轨运行的机器人,如同巡检卫士,在猪舍内四处巡查,实时监测环境数据以及猪群生长信息。从“猪王”牧原到“肉王”双汇,农业领域的自动化升级正在中国企业独特的解决方案中迅速推进,并随着农业企业的进一步整合,这一进程将呈现更为积极的态势。
那么,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呢?他们又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自动化升级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隐藏在他们的实践之中,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学习。在双汇集团的漯河屠宰厂,走进屠宰分割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自动致晕机、自动开胸机以及灵活的机械臂。这些自动化设备和AMR技术的结合,让生猪屠宰和分割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有序。一头生猪在这里会被精细地分割成超过200种产品,而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令人惊叹的70%。
就像工业领域的数据一样,产品数据在畜牧业自动化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快速且准确的数据流动可以帮助企业精确计算产品的成本、估值和收益等关键指标。这些数据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生产决策依据,帮助企业灵活调整产品生产和加工计划。
以牧原这一生产企业的实践为例,他们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推动了自动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通过在猪场中集成各类摄像头和传感器,机器人能够精准盘点产品情况。这些机器人采集到的数据,包括产品的状态、体征以及姿态等,都会被上传到云平台进行集中处理。技工们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轻松调控环境参数,如温度和湿度等。这样一来,围绕猪的养殖,一幅现代畜牧业的新图景便跃然眼前。
在这成熟的畜牧业自动化养殖中,机器人的发展可细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板块。硬件部分包括农业级摄像头、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以及伸缩式半限位猪栏等。而软件部分则主要依赖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提供数据服务。这些技术进一步细分为身份识别、环境监测和饲料计量等不同流程的应用,最终实现智能供料、供水电、疾控、盘点以及溯源等多项功能。在加工生产领域,双汇等企业已经向国际一流企业看齐,对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的生产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这些企业不仅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整个生产流程如同精密的钟表,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优化。
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与工业生产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农业企业的集中度和产品集约化程度较高,其成熟度不够的特征使得解决方案往往只能被提供给大客户或行业龙头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因其规模庞大、产量高、市场占有率广,通常拥有更高的探索能力和试错接受成本,特别是在采购量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以正邦集团、光明农牧、四方红农牧、山西丰淋牧业、天地兴农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正在积极实施自动化升级,单批采购量均超过1000台。这些大客户因其明显的优势,在探索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更强的实力和更大的潜力。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在当下,畜牧业的大客户已经开始走在智能化的前沿,他们选择结合创新的科技,将智能猪场与物联网养猪管理一体化系统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种革新性的举措旨在优化硬件接口,以便更加顺畅地运行。而这些客户也意识到,依托养猪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所生成的数据,能为猪场带来更加科学、精准的养殖服务。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具有原发、及时和准确的特点,对于提高养殖效率和猪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与此畜牧业自动化已经不再是机器人企业的专属领域。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如网易、华为、阿里、京东和百度等,都已通过生态合作的方式进入这一领域。它们带来的创新方案为解决畜牧业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例如,华为提供的方案中包含了AI识别、学习、预测和决策等功能,这些高科技的应用将大大提升畜牧业的智能化水平。而阿里云则通过深度研究猪的采食习惯,实现了云端管理和操作,使得养猪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京东推出的神农系统则是一种整体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包含了机器人、视觉技术以及神农大脑等软硬件,为畜牧业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模式。
从这些互联网大厂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与硬件产品的结合为畜牧业乃至农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潜力。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率,还可以帮助农场主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种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无疑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畜牧业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业自动化产业链的崛起与中国的农业革新之路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和生猪生产国,常常因“一年吃掉7亿头猪”的话题引发关注。背后的现实是,中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和人口大国。在粮食需求持续旺盛,但劳动力逐渐短缺的背景下,种植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趋势已然不可逆转。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一些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就开始重视农业机器人的研发。他们相继推出了嫁接、扦插、移栽和采摘等多种农业生产机器人,这是农业自动化产业链构建的早期标志。如今,全球粮价的上涨,不仅反映了粮食需求的紧张,更象征着自动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农业自动化的升级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农业自动化不仅能让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还能使中国更加从容地应对全球粮食市场的波动。随着农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中国农业生产将逐渐摆脱对人力的高度依赖,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生产。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国内巨大的粮食需求,还有助于保持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
未来,随着农业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农业生产将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农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品质。中国农业的这场革新,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自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中国已在农业智能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致力于研发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智能化农业装备以及农机田间作业自主系统,在软件方面,我们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并建立了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我们的目标是在智能农场、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牧场、智能渔场、智能果园等领域实现集成应用示范。
虽然与工业型机器人相比,室外作业的农业机器人具有其独特的应用特征,如作业的季节性、环境复杂性等,这使得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主要集中在无人驾驶拖拉机、喷药无人机和挤奶机器人等整机领域。中国的一些“后装”改造企业,如丰疆智能、中科原动力等,却在这一领域中脱颖而出。
这些企业在春耕时期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的关注。它们的产品操作规范简单,能够覆盖耕地、播种、植保、收获等全流程,并且适配数十种不同农具,实现了一人对多机的高效管理。这一模式尤其适应中国地形复杂、土地规模差异大以及农民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
这些企业的成功表明,在智能化浪潮中,中国不仅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进展,而且在应用创新方面也走在了前列。我们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农业智能化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农业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中国的农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正在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那些能够提供更零散、覆盖更多流程的农业产品,同时提供室内外机器人软硬件一体化、智慧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在农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更有可能独占鳌头。简单来说,只有更懂农民的需求,才能真正种好地。
农业领域正吸引着资本的关注。以中科原动力为例,这家企业在2022年完成了由创世伙伴资本(CCV)领投的A+轮融资,祥峰投资、德联资本跟投,融资数额数千万。此前,中科原动力已在2021年6月获得A轮融资,两轮总融资额超过亿元。
农业企业因其数量少、领域集中、客户单一的特点,宣传时往往只言片语难以全面展现其优势,这也使得企业挖掘和考察变得困难重重。田间地头的实地考察对于资本来说也并非易事。国家对于农业科技的引导政策仍在持续推进,虽然从政策出台到实际成效显现需要时间,但农业科技的进步已初见成效。
在这一进程中,像中科原动力这样的农业科技企业正通过创新技术和服务,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从而赢得了市场和资本的双重认可。未来随着农业科技领域的深入发展,更多的创新企业有望涌现,共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在国务院于2018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性文件》中,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被要求达到75%,而在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及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机械化率总体目标定为50%。这些目标被设定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显示出国家的决心。根据一些农业调研,河南、湖北等农业大省的部分地区有望成为首批实现这些目标的地方,展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尽管存在一些如“与小摊贩争夺微利”等争议,但互联网企业的努力并非只局限于争夺利润。实际上,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更多地赋能实体经济,尤其在农业领域表现突出。这些项目最初可能是出于被动而启动,但现如今,大型科技公司在不断调高这些项目的优先级。
如今,互联网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履行企业家责任,而农业成为他们展现这一责任的最佳舞台。借助“互联网+农业”的模式,自动化升级进程得到了加快。这不仅吸引了众多互联网初创企业进入智能农业领域,也促使中国的食品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部地区的迅速发展。以河南的“猪产业链”为例,中部农业的自动化不仅推动了养殖和屠宰的进步,更带动了上下游的多个产业,包括粮食种植、饲料生产、农机装备制造以及肉食品加工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升级产业链。这种融合发展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互联网与传统实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农业机器人市场的重要融资方向。丰疆智能在近期完成了7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其投资方为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而在之前,丰疆智能也曾获得腾讯等投资方的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结语与未来展望:
现今,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仍存在诸多不足,如网络覆盖不全面、路面状况复杂以及作业工具相对落后等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仍是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此背景下,农业机器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要想富先修路,没有富哪来钱修路”。这同样适用于农业领域,农业机器人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从基础设施、技术供给、产业需求等多方面入手。对于农业机器人产品而言,其在传感器、算法鲁棒性等方面也需要更高的“耐造”要求。针对中国农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建立稳定的农业作业数据库、提高产品的故障率、易用性以及作业效率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在农业农村部出台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强调了产品适应性强、性价比高、智能决策等要素的重要性。现阶段,要想在农业领域取得突破,需要深入理解农业、种植和土地,将先进的算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虽然目前仍存在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研发,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5-10年内,农业机器人将为中国农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种业正面临着“三期叠加”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今年2月11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这份充满深意的文件中,被强调最多的便是农业,尤其是种业的振兴。与此农业粮食大宗的价格持续高企,农民种粮的热情也随之升温,农业库存和供需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
那么,农业机器人企业该如何把握这个时代的脉搏,将产品推向市场并找到愿意大规模买单的企业呢?从当前畜牧业成功自动化升级的企业来看,这些企业已经在农业红利的诱惑下成为了潜在的客户。A股市场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线索,揭示农业机器人究竟该向谁销售其产品。这个充满希望的行业正在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遇。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见证农业机器人的辉煌未来。
人工智能培训
- 真正能和人交流的机器人什么时候实现
- 国产机器人成功完成首例远程冠脉介入手术
- 人工智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 未来30年的AI和物联网
-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东方水利新增专利授权:“一
- 发展人工智能是让人和机器更好地合作
- 新春贺喜! 经开区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 以工业机器人为桥 传统企业如何趟过智造这条河
- 山立滤芯SAGL-1HH SAGL-2HH
- 2015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火热报名中!
- 未来机器人会咋看人类?递归神经网络之父-像蚂
- 成都新川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封顶
- 斯坦德机器人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小米产
- 到2020年,智能手机将拥有十项AI功能,有些可能
- 寻找AI机器人的增长“跳板”:老龄化为支点的产
- 力升高科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参加某支队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