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产业巨大进步,人工智能的场景将会日益丰富,将给我国产业界带来“弯道超车”机会。7月8日,多位专家在“2016国际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研讨会”上认为以生物识别、、无人驾驶、无人机、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马林认为,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全球创新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政策、创新驱动、知识创新、企业创新、技术应用和知识产权等,都是影响一个国家全球创新指数重要因素。在全球创新发展国际环境当中,中国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认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早就了人工智能的繁荣。中国现在劳动力成本很高,信息和信息技术精确调控物质和能量,人工智能是一种解放。
从具体技术来看,无人驾驶、智能、无人机等应用都将大幅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促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李德毅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国家科技创新和中高端制造业的标志,只有拥有原创技术才能使我们成为机器人产品和机器人市场规则的重要制定者和主导者。,机器人也是人类社会走向智能生活的重要伴侣,我国将成为机器人最大的市场。
以无人驾驶为例,李德毅提出无人驾驶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驾驶脑”的概念。他认为这是无人驾驶的核心,而且这个“脑”的驾驶活动更多的是认知、经验,而不仅仅是感知、知识、推理和计算。李德毅说,人工智能可以战胜人类的优秀个体,“驾驶脑”成功的关键在于记忆认知、计算认知、交互认知的三位一体。“驾驶脑”是在驾驶员开车时进行深度学习,把驾驶大数据转化为价值,把驾驶员脑转化为机器驾驶脑,并和机器行为融合在一起。
,他还提到,近两年人工智能受到追捧,有人将科学精神滥用、工匠之心冲刷,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人工智能的应有之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陈殿生表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来、陪伴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的需求将出现井喷式增长,五年或者更长时间,服务机器人产值将超过产值。他认为,仿生材料与刚柔耦合机构、环境的感知与理解、机器学习与智能控制、自然人机交互技术等四个方面将成为未来服务型智能机器人的重点投资领域。
与会专家指出,大数据是人工智能不断迭代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关部门应着力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打破部门数据壁垒,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更好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