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回应“云计算中心遍地开花
曹健林说,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尽管一个大的数据中心可以存储非常多的数据,这些数据采集的基础工作必须由各地自己去做,因为各地的需求不一样。对此曹健林进一步举例说,北京交管局可能没法让上海交管局的数据中心按照北京的模式去做,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对北京来讲,解决交通拥堵可能是城市管理者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但对西部的某些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可能是公共卫生问题。概念作为方便公众应用的公共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只能各地自己去建。
曹健林承认,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些专家所说的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也有其道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数据存储的格式、系统之间的接口等,这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重视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通过技术进步,使整个建设能够尽量用自己的装备,形成自己的标准,也减少重复和浪费。
被称为继大型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浪潮,已成为全球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尽管如此,不少人对究竟什么是依然有些“云里雾里”,对此,曹健林说“从核心思想上来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的发展基于两大技术一是计算技术,二是通信技术。
“我们按照模式做的事情,已经在这个词大量普及前进入千家万户了。”人们常用的信用卡、机顶盒点播节目、智能交通等,都有的应用在其中。带给人们的最大变化,是使人们在解决复杂计算问题时所需消耗的成本大大降低。曹健林进一步说。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加快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从政策、技术、税务、金融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曹健林说,对于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云企业,所得税从一般企业的25%降到15%,根据粗略统计,2012年中国对于这类高新技术企业的免税值估计近千亿。
对于“中国云”的发展,曹健林说,应当承认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更要看到中国的产业有着很好的发展潜力。当前还处于创新发育期,世界上还没有形成一统天下的技术与标准,中国还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为此中国必须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强推广应用。
的标准一直是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对此曹健林认为,未来的标准应有几大特点,一要支持中国的自主创新,支持产业的发展,二要能促进技术的进步﹔三要有一定的公益性。
对于公众广泛担忧的云安全问题,曹健林说,云安全是目前影响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要发展信息安全技术,保证相关信息不被泄露,要健全相关法律,保证造成的损失有人负责。
谈到人才的问题,曹健林坦承,中国确实缺少领域领军人物,缺乏像乔布斯那样的领军式创新创业人才。为此他提出从学校人才的教育培养到人才环境的培育,都要鼓励创新鼓励尝试,要大力吸引全世界创新创业人才到中国落脚。
对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的访谈,是新华网“对话中国云”系列访谈的开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话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业界权威专家,实地探访企业的实践探索,全景式展现“中国云”的成长发展。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