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是一种独具魅力的系统性管理方法,它以目标作为管理的核心,通过设定、分解、执行和评估目标,致力于实现组织与个人绩效的和谐统一。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管理理念的世界,深入了解它的内涵、实施流程、核心特点以及历史背景。
一、定义与核心内涵
目标管理,首先强调的是目标导向性。它将组织的整体战略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层级目标,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将总目标分解为部门、团队乃至个人的分目标,从而形成一个上下一致的目标体系。这种管理方式使得每个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方向,共同朝着组织的总体目标努力。
目标管理也是一种程序化的协作机制。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上级与下级基于组织的使命共同协商,明确总目标,并划分各自的责任分工。这种互动与沟通,确保了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而最终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则是以目标完成度作为主要的依据,从而激发员工的动力与热情。
二、实施流程
1. 目标设定与分解:这是目标管理的起点。企业总目标需要被逐层拆解,转化为部门及个人目标,每个层级的目标都要明确责任与贡献标准。
2. 执行与自我控制: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员工被赋予自主权,通过“自我控制”推动工作的进展,减少外部的干预,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3. 评估与反馈:定期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结合成果进行绩效考核,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这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闭环,确保目标的持续调整与优化。
三、核心特点
1. 成果导向:目标管理注重的是可衡量的成果,而非单纯关注过程。这确保了管理活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相符。
2. 参与性:员工在目标制定与实施中的主动参与是目标管理的关键。这种参与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3. 系统性:目标管理整合了目标设定、执行、评估等管理活动,形成了一个高效协同的体系,确保了管理活动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四、历史背景
目标管理由彼得·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因其强调“通过目标实现管理”的理念,被誉为“管理中的管理”,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及公共组织。这一管理理念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成为许多组织追求高效、卓越的重要工具。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它通过设定、分解、执行和评估目标,努力实现组织与个人绩效的统一。这种管理方式注重成果导向、员工参与性与系统性,为组织带来了诸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