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来了,人类大面积失业?

机器人培训 2021-05-31 11:59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你的工作将在20年内不复存在到2036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 淘汰 所有人类工人。 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世界级人工智能专家维威克 沃德瓦的一个论断。最近,围绕机器人的讨论日趋激烈,对很多人来说,科幻小说中机器人控制人类的场景仍很遥远,但机器人抢走人类工作却现实得多,因为这一场景一直在发生 如果机器人有能力从事几乎所有人类的工作,人类该怎么办? 一些人发出疑问,这也是一些科学家的警告。不过也有人斥责这种说法 危言耸听 ,因为过去的经验证明 工作永远不会没有。

中国机器人餐厅这样说

在冲压车间,橘黄色的机械手臂吸附起巨大的车身部件,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激光等技术检测成品;在组装车间,机械手臂拿着螺丝进入驾驶室,拧上螺丝后全身而退;在焊装车间,机器人完成98%的工作 这是奔驰德国辛德尔芬根 机器人工厂 的场景。

“机器人负责接待登记、退房以及搬运行李。只要输入房号并放上行李,机器人就会送到客房门前。整个运输过程平稳,碰到人类其传感器可自动识别,马上停下来避免发生碰撞……”这一幕发生在日本长崎县的豪斯登堡酒店。

“不妨瞅瞅在三门峡某农家乐餐馆端菜的新机器人;或者看看青岛某饭店的机器人‘特特’,它不仅能轻松上菜,还能与人进行200多句对话;看看义乌某饭店的机器人……”美国小发明(Gizmodo)网站关注了中国的机器人送餐员。

上述情景有同有异。前两者是机器人取代人来工作,第三者则是“噱头”。《环球时报》记者21日打电话到“青岛爱特机器人餐厅”,该店服务员说“我们已经换模式了,去年做快餐时用机器人,生意还挺红火;现在生意扩大了,改成饭店了,就不用机器人。”记者随后联系成都“欢天寨”机器人餐厅,了解到这家餐厅有7个机器人4个跳舞,1个迎宾,2个点菜送餐。服务员表示,并非用机器人取代服务员,而是为了招揽生意。但相同的是,机器人真实地在我们身边从事着某种职业。

“在一二十年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就几乎能够从事人类所有的工作。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没有工作’的未来。我知道这听起来很骇人,但这是科技的现实。”英国《每日快报》援引人工智能专家维威克·沃德瓦的话说,“你将开始看到一种又一种职业接连消失”。

今年初,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称,5年后510万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抢走”。那么,哪些岗位容易被抢?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认为,女性将是机器人取代人趋势中最大输家,因为她们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低增长或下滑行业,如销售、办公室和管理。《日本经济新闻》称,研究发现,网络维护员、建筑施工人员和出租车司机等职业被代替的可能性较高。英国《金融时报》提到,机器人对卡车司机、分析师和财经记者的工作构成了威胁。美国得州莱斯大学资讯科技研究院主任瓦尔第表示,药剂师、狱警、调酒工作等越来越多的工作都可以被机器人取代。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全球著名科技公司正竞相设计世界上最出色的人工智能,汽车产业正斥巨资研发机器人,为一个不需要司机的世界未雨绸缪。德国《世界报》称,在德国,受影响最大的行业是办公室文员,是邮政和快递服务,排第三的是销售人员和清洁人员。最不会被机器人代替的行业是医生、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发展中国家受影响最大?

“辛德尔芬根工厂自1971年就开始使用机器人”,奔驰公司的资深工程师斯滕格莱恩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目前公司3.5万员工中,有4500名机器人员工。机器人和工人共同为奔驰生产汽车。

在德国,机器人应用广泛。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14年,德国每一万名制造工人配备有292台工业机器人。根据德国工程协会的数据,德国工厂目前服役的机器人约为20万台,2025年预计将达到100万台。

德国媒体同样关注工人的岗位问题,因为工业机器人正从汽车制造车间,逐渐延伸到各行各业,甚至进入军队。“机器人和电脑取代6万名劳动者”,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引述纽伦堡就业市场和职业研究所的报告称,未来一年,“工业4.0”将在德国创造43万个新岗位,同一时间49万工人失业。

在世界机器人生产企业四大巨头中,日本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为保持这一优势地位,日本政府提出《机器人新战略》,要让机器人遍布日本社会。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去年发布研究成果称,在10到20年之内,日本49%人类劳动或将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代替。

,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安迪·霍尔丹估计,英国大约有1500万个工作岗位——约为总量的一半——可能受到自动化威胁。牛津大学马丁学院2013年得出结论,未来20年,美国47%的工作岗位将受到自动化的威胁。但有分析显示,自动化和机器人的进展将对世界最贫穷国家产生最大破坏效果。

据《金融时报》报道,花旗银行和马丁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尼泊尔、柬埔寨、中国、孟加拉国和危地马拉等国家面临最严重的“过早去工业化”风险。其理由是,随着机器人取代工人,低收入国家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丧失这种优势,与高工资国家在成本方面不相上下。,穷国当前的低工资水平意味着,它们有更多很容易被自动化、最终将被取代的工作岗位。

“确实如此,但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智能开发程度低的国家”,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王飞跃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这些国家,过早或过快的去工业化都会有问题”。

人类真的会变得多余?

人类真的会因机器人的涌现而多余吗?富士康集团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负责人戴家鹏博士对《环球时报》表示,目前为止,集团机器人所做工作仍是比较简单或是危险的工种,而非灵敏度很高的工作。,从某些生产线的特定成本考虑,“不是每一个工种都非得用机器人,那样也太贵了。”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为了把人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或极限环境解放出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高级副总裁于振中对《环球时报》说,对于一部分机械式、高重复性工作,机器人可以代替人,提高生产效率,但有一部分要求智能化、精细化程度较高的工作,仍然需要工人来完成。“比如,当对上百个手机零件进行装配时,机器人受限于视觉和触觉,无法取代人来完成这类工作。”

但对失业问题的疑虑并非没有道理。历史上,当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令人类相形见绌时,在英国就曾爆发纺织工人捣毁取代人工的机器的卢德运动。另一段历史则显示,也许不需要恐慌。上世纪60年代,对自动化和失业的担忧达到很高程度,以致美国时任总统约翰逊创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就业和生活受到的影响。这个委员会最终得出结论称,不存在大规模失业的风险,“基本事实是,技术消灭了工作岗位,但没有消灭工作。”《金融时报》称,该委员会的结论被证明是正确的。在当时的自动化浪潮以及之前和之后的浪潮中,总体就业水平得以保持,新岗位取代了旧岗位。

王飞跃也认为,机器人不但不会使大批人失业,反而会创造大量新岗位。“请问工业化让哪个农民饿死了?或者生活水平下降了?”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在纽伦堡就业市场和职业研究所学者韦伯尔看来,科技进步和新风险总是并存,但说我们就会没工作干了,却是危言耸听。实际上,自1959年美国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确实使一部分工人失去了原来的工作,不过,企业却创造了更多的工作。

德国汉诺威大学机器人专家普拉德告诉《环球时报》,未来的智能工厂不会变成“无人工厂”,而是“人机协作的工厂”。即使机器人也会被淘汰,所以需要不断改进。而这些都需要人来完成。

也有人认为,这次与以往不同。“因为如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纳米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性科技,不但正在稳步推进,有关数据还清晰表明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美国《电脑杂志》刊文称。“我们正在到达一个拐点”,《机器人崛起》的作者马丁·福特说,“在一定限度上,它们正开始像人类那样思考。”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在劳动力队伍中引入人工智能,未来5年将使15个主要经济体失去710万个就业岗位,而同期技术进步将仅带来200万个新工作岗位。

不管谁是谁非,《第二个机器时代》的合著者埃里克·布林约尔松的一句话值得重视“我们正进入一个财富大幅增加、工作大幅减少的世界。这不应该是一件坏事;如果我们把它变成一件坏事,那将是我们的耻辱。”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