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划到2045年实现航班化航天运输
在昨日于福州开幕的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透露了一项令人振奋的计划。我国正致力于全面提升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性能水平,并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航班化航天运输的壮举。
包为民在演讲中详细阐述了这一宏大的计划。他指出,我国的目标是在2045年实现全球快速抵达,即1小时全球抵达、地面与轨道间以及轨道与轨道间的航班化航天运输。这场宏大的转型将分为三个阶段稳步推进。
第一个阶段是起步建设阶段,时间跨度到2025年前。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突破关键技术,形成试验试用系统。接下来的阶段是从2025年到2035年,我们将初步建成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实现年总飞行数百次、总货运千吨级、总客运千人次的目标。最终,到2045年,我们将全面建成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按需发射,每年总飞行次数达到千次量级,总货运万吨级,总客运万人次。
这一计划的实现,将标志着我国航班化航天运输将形成体系化能力和规模化产业,总体性能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全面满足我国航天重大任务和商业化运营需求。这无疑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也带来了关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消息。截至昨天8时30分,“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飞行了1.55亿公里,距离地球1800万公里。目前探测器状态良好,各系统工作正常。虽然火星探测任务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但张荣桥表示,工程队伍仍在不断研究完善飞行控制方案和故障预案,为成功完成火星探测任务全力以赴。
如果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能够圆满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的国家。这一伟大的成就将永远载入了人类航天的历史史册。
以上新闻来源于北京晚报,报道的内容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和成就。在此,我们也期待我国航天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取得更多的辉煌成就,为人类的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