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获重要突破,这是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成功,震动了整个航天领域。我国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经过在轨飞行两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那么,为何要如此大力投入研发“可重复使用”航天技术呢?为此,我们采访了上海市宇航学会的资深航天科普专家、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技术顾问陶建中研究员。
陶建中研究员指出,“可重复使用”不仅是未来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更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当下商业航天在国内外蓬勃发展,民营企业为了盈利更加关注成本问题。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特性将大幅度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使得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有机会进入太空进行和研究。
虽然美国在可重复使用航天技术上走在前列,但他们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81年,美国成功发射的航天飞机虽然可以反复使用,但是其高昂的维修费用以及可靠性问题使得美国最终放弃了大型航天飞机项目。进入21世纪后,美国开始实施低轨商业化战略,将更多的航天任务交给民营企业。其中,马斯克创办的美国太空技术公司(SPACE X)已经成功实现了火箭一级助推的多次重复使用,显著降低了成本。
除了火箭和航天飞机,美国还在开发可重复使用的宇宙飞船,这种飞船可以搭载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美国还通过延长通讯卫星寿命的方式来实现人造卫星的可重复使用。当通讯卫星燃料耗尽时,可以通过发射携带新燃料的卫星来为其补充燃料,让其继续发挥作用。
我国也在可重复使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据陶建中介绍,我国已完成人造卫星可重复使用的实验室研发,并且火箭的重复使用也已经突破了关键技术。最近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采用了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方式,就像一架小型航天飞机一样。这一技术的突破将为人类往返太空大幅降低成本,为未来更深入的太空铺平道路。
随着各种航天器的重复使用技术逐渐成熟,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将持续降低,这将激发更多的人和企业参与到太空的行列中来。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航天奇迹在我们眼前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