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下降、技术升级工业机器人将普及
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渐攀升,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升级机遇。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市场统计数据》,国产机器人在今年上半年迎来了显著的增长。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三成,累计销售近两万台国产机器人,显示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头。更值得一提的是,若将前期研发企业投产和新企业进入等因素纳入考量,实际销量增长更是高达70.8%,足以证明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飞速上升期。
在高工机器人年会上,产业董事长曲道奎向第一财经记者揭示了机器人产业的关键变革阶段。随着机器视觉、触觉与力觉反馈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逐步从搬运等低技术含量工作向生产线中的精密操作转移。这表明,传统机器人的竞争力和市场空间正在逐步削弱,而未来十年,机器人将在生产制造领域从辅助工具转变为必需品。
这一转变得益于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下降。过去,机器人主要被用于搬运、分拣等简单任务,其应用局限于机器设备的功能性能。随着机器视觉、学习等技术的突破发展,机器人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成本也大幅下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3C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市场,占比超过半数。
曲道奎指出,机器人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制造业的实质问题。过去,机器人只是在工作岗位上起到辅助作用,而现在,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降低,机器人开始适应高端精密作业,成为生产线上的必需品。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和机器成本的降低,机器人在功能技术方面的优势愈发凸显,为其进入大批量应用时代铺平了道路。
尽管国内外在工业机器人研发方面存在差距,但随着国内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已经逐渐缩短了与国际水平的距离。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国际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不均衡和企业基数大等方面。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拥有更多的机会去直接前沿技术,减少技术时间。
曲道奎认为,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需要打破过去的规则和经验积累。如果继续走传统的机器人路线,中国企业可能仍无法与国际巨头竞争。但现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机器人的普及率提高,除了工业领域,健康、教育、消费等领域都将诞生新的需求。这些新领域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机器人将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对于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来说,既要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也要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