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发金刚石纳米线束储能系统 可储存的能
据外媒报道,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研究者们正在超越电池化学限制的可持续能源储存方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系统的新型储能解决方案,它涉及巨大的混凝土塔或是超细碳线构成的细小碳线束。
这项创新研究的背后,是一种被描述为金刚石纳米线束的微小结构。这些纳米线束由一维碳线构成,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引起了材料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这些碳线可以扭曲或拉伸,为储存机械能量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式。
研究人员詹海飞博士形象地解释说:“这些纳米线束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压缩弹簧或儿童玩具发条。随着线束的解开,能量得以释放。”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能够构建一个系统来控制这些纳米线束释放的能量,我们将拥有一个更安全、更稳定的储能方案,适用于众多领域。”
詹海飞和他的团队通过计算机建模,研究了假设的金刚石纳米线束的能量密度。令人振奋的结果是,这些系统每公斤可以储存高达1.76兆焦耳的能量,相比同样质量的钢弹簧,其能量密度高出4到5个数量级,甚至是锂离子电池的3倍。
这种优越的能量密度当然是开发这种系统的强大动力之一,但其安全性是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考量。与传统的电池储能系统不同,机械储能系统不涉及电化学反应,从而避免了泄漏、爆炸或化学故障的风险。詹海飞表示:“化学储存系统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爆炸,在低温下可能失去反应能力。它们还可能在故障时造成化学品污染。相比之下,机械式储能系统没有这些风险,因此更适合用于人体内部的潜在应用。”
这种纳米线束的应用前景广阔,从可穿戴技术到心脏和大脑功能的生物医学工具,再到电力传输线、航天电子、场发射、智能纺织品和建筑材料等领域都有潜在的用途。詹海飞表示:“这种纳米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我们期待它为未来的能源储存和转换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被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引起了全球科研领域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机械系统的能源储存解决方案将在满足全球能源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机器人培训
- 科学家研发金刚石纳米线束储能系统 可储存的能
- 人工智能具备自主意识还需要很长时间
- 浅析直驱电机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应用
-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等级
- 科学家研发人工神经系统:教机器人感知疼痛
- 脸书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工:将用户私人数据标注
- 瓦酷机器人课程价格
- 高考押题:人工智能极有可能成为2025年高考
- 区块链助力一网通办北京海淀区打通数据壁
- 融资极智嘉Geek+获1.5亿美元B轮融资,刷新全球物
- 微软联手高通推广人工智能助手 谷歌亚马逊也拼
- 谭铁牛:人工智能 找风口不如找关口
- 消费级机器人市场发力将实现5倍增长
- AI成为新时代的技术引擎,人工智能教育,会构成
- 不锈钢企业打造机器人王国
- 微软高管:人工智能是世界上最重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