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领域的璀璨明珠,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柱。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庞大,然而却面临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在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被四大巨头垄断,它们分别是日本的FANUC、Yaskaa,瑞士的ABB和德国的KUKA。这些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尤其在高端市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0%。相比之下,国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足3%,形势严峻。
更为严峻的是,我们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同样受制于人。日本的Nabtesco等企业垄断了精密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使得我们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自主研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好消息是,国内企业已经在这一领域奋起追赶,实现了部分国产替代。
尽管面临挑战,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我们的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展示了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实力。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量持续增长,已经超过了23万台,同比增长高达19.1%。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
在这一进程中,国内企业不仅在市场规模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核心零部件方面的研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在减速器方面,上海机电、中大力德、双环传动等多家企业已经实现了量产和规模出货。虽然与国际巨头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将逐渐提升。
展望未来,中投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到2025年,国内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63亿元的新高。这预示着工业机器人的100%国产替代或许即将到来。这片繁荣景象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不懈追求。国产替代的进程正在加速,国产工业机器人的辉煌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