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新产品传递出行业发展新动向 人机协作引领机器人产业新趋势
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深入遨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近距离观摩了其最新研发的工业协作机器人。这次展会,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动态引人注目:工业机器人正朝着小型化、轻量型发展,协作机器人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协作机器人正在成为他们迈向工业4.0的重要推动力。精准的人机协作正在助力智能制造的飞速发展。
展会现场,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家机器人企业齐聚一堂,展示他们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其中,遨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最新三款工业协作机器人备受瞩目。这些机器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之作。与该公司之前推出的产品相比,新款机器人在承重能力、工作范围以及应用领域上更加多元化,并且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理念,具有轻量级、高精度、易于编程、安装和操作的特点。
魏洪兴,遨博智能的董事长,强调这些协作机器人从控制器、软件、操作系统到算法都是自主研发,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工业协作机器人,也被称为人机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它们可以与人类在共同的工作空间中合作、互动,共同完成工作。这些机器人必须具备高安全性、高灵活性和高精度。一旦发生非预期碰撞,它们会立即自动停止运行,保护操作人员和周围设备。
在此次工博会上,多家领先的机器人企业展示了他们的协作机器人产品。丹麦优傲机器人展示了现场机器人安装调试的过程,仅1个小时就完成了复杂的任务。与此台达集团的小型“智能制造示范线”展示了少量多样的混线生产,为观众定制刻有个人姓名的礼品,全程仅两分钟。
参展的机器人企业普遍强调其新产品的特点:小型、轻量、易用,并注重人机协作。甚至机器人“四大家族”中的瑞士abb和日本安川电机也发布了针对3C产业的小型机器人。安川电机甚至推出了号称全世界最小的工业机器人MotoMINI,适用于多个领域,如小型零部件的搬运、组装等。
随着制造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从少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小批量转变,制造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往往与工作人员隔离,工作流程相对固化。为此,需要更柔性、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智能化与协作的重要性。人和机器人在工作中需要协同合作、互为补充,以充分发挥机器人的自动化潜能。
国内的协作机器人市场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迅猛,未来潜力巨大。协作机器人: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的智能之选
随着工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协作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得力助手。这种机器人不仅体积小巧,还具备灵活高效的生产模式以及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理想的投资回收周期更是降低了企业自动化改造的门槛。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认识到协作机器人的价值,纷纷选择其作为自动化升级的首选。
据优傲机器人与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在工博会上发布的《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近年来持续增长。尤其是在中小企业领域,其需求量正急剧上升。以高效能、高性价比和灵活性为特点,协作机器人成为推动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力量。尤其是那些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由于面临产品更新周期快、组装繁琐等问题,协作机器人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机器人通过集成的传感器指令,不仅能在人机协作中快速、智能地应对各种情况,还能实现即插即用,极大地减少了高成本的集成部署投入。这不仅符合中小微企业的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灵活的个性化的智能制造方案。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在自家的生产线上试用调试改进机器人,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最佳状态。这种实践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也吸引了众多国际行业巨头进入这一市场,加剧了竞争。在这种环境下,国内机器人企业需要把握机遇,站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坚持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深化行业应用,提供更贴近需求的本土化方案,帮助广大中国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梦想。协作机器人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更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革新挑战,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地拥抱自动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协作机器人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引领制造业迈向更加智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