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常态 推动机械制造业由大变强

机器人培训 2025-02-08 09:41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重塑机遇、创新驱动,引领新常态下的机械行业发展——兰州理工大学企业家荣昌合作交流洽谈会侧记

近日,一场聚焦于“抢抓机遇、创新驱动、引领新常态”的研讨会暨兰州理工大学企业家荣昌合作交流洽谈会在重庆荣昌县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蔡惟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当前机械工业的运行形势与对策思考》的精彩演讲,深入剖析了机械工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蔡惟慈指出,机械工业正面临需求增长趋缓、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经济效益急剧恶化的困境。他强调,“十三五”期间,机械工业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增活力三个方面下大力气,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推动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注重质量效益,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并举

在转方式方面,蔡惟慈强调,应将发展目标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形成一批综合竞争实力强的企业集团,同时培育众多的行业“隐形冠军”。发展动力要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打造制造业的共性技术创新体系。机械企业需努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加强研发条件建设,重视研发活动投入,积累研发经验和数据,培养高水平研发人才,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机械企业也要打破封闭,转向融合发展。要破除自我封闭发展的保守思想,与上下游企业、用户企业、电子信息企业携手合作,实行跨界协同,加快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还要追求可持续和绿色发展,努力提高产品的节能降耗水平,降低生产过程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发展再制造和循环经济。

夯实共性基础,审时度势推进结构调整

在调结构方面,蔡惟慈提出,要审时度势推进结构调整,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大规模、高速工业化时期已经过去,投资类机械产品需求的爆发性增长阶段也已结束。要在这一大前提下思考和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要大力夯实产业共性基础,突破制约行业向高端升级的瓶颈。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保障能力,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支撑服务体系。

还要向智能制造方向升级。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强国战略的切入点,机械企业应该努力向这一方向迈进。传统业态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业态的培育发展都应是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内容。

蔡惟慈的演讲为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在新常态下,机械行业必须抢抓机遇、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而努力。既要立足长远,又需关注当下实践

蔡惟慈先生深刻指出,智能制造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机械企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尚处于“2.0”阶段,仅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3.0”水平。我们必须采取全面的策略,既要放眼未来,又要关注眼前的实际需求。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许多机械企业在大规模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包括生产线的改进和工艺心得等。我们应该深入提炼这些经验,将其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解决方案”,使之成为企业的宝贵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我们要加快向高端领域迈进的步伐。尽管当前存在产品供过于求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但在高端领域,包括主机和零部件在内,仍有大量的进口需求。这充分说明了在这些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工信部已经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主要聚焦在燃气轮机、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装备领域。

我们必须提升服务型制造的水平。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硬件质量,还要提升为用户服务的软实力。我们应该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各种方便用户使用的软件,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转变,以挖掘更大的效益。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我国的制造能力这一国际比较优势。我们应该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深化机械工业的国际合作,推动高端装备和先进技术向境外转移,并在国际竞争中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蔡惟慈先生总结道,面对新的经济常态,我国机械工业必须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夯实基础,向高端升级。我们还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们必须努力实现中高速、中高端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速推动机械行业由大变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