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发展将成为农机企业实现强国制造重要引擎

机器人培训 2025-02-07 12:38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在当今中国,企业智能化水平呈现差异化,仅有一成的大型企业实现了较高的智能制造水平。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数控装备在生产线上占比达到三成。根据德勤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2013年对200家制造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的智能制造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仍处在研发阶段。仅有16%的企业跨入了智能制造的实际应用阶段。在装备制造的细分领域——农机领域,受发展条件和企业盈利能力的限制,这一比例更是偏低。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压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制造的发展已经成为农机企业提升制造能力、实现强国制造目标的重要引擎。

实施智能制造的核心内容

农机行业正迎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专项行动的推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计划在该行业内开展一系列措施。我们将在农机典型骨干企业中,建设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推动生产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的改造以及基础数据的共享等试点应用。我们将借助国内外优秀工厂设计团队的力量,构建智能化制造装备数据库。通过深入分析生产线的构成、工艺布置、设备和工装的现状,并考虑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我们旨在找出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从而改进或新建更符合生产需求的厂房。

在实施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构建企业数据库,包括农机产品模型、资源模型、工艺模型以及生产管理模型。接下来,我们将优化产品工艺路线,重点关注加工装配顺序、资源和布局的优化、生产线平衡以及人机工程仿真。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生产制造系统的布局和配置,确保生产线的高效运行。

实施智能制造的主要目标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智能化改造,建立高效、快速的生产线,缩短新产品上市时间,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优化产品设计及生产线配置。具体目标包括:引进数字化制造技术和装备,实现混流生产,使企业能够缩短产品上市时间20%,减少设计修改65%,减少生产工艺规划时间40%,提高产能15%,降低生产费用和运营成本,同时降低产品不良率10%,提高能源利用率4%。

实施方案、资金来源与保障措施

我们计划在农机行业实施智能制造的方案是按年选取10个骨干企业进行试点,并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国家创新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以及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我们还将采取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如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专业化机构和人才的能力水平、强化示范效应等。

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实施情况

在智能制造领域,2015年专项支持聚焦于两大核心方向: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和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集成创新。这场专项行动主要针对新一代信息产品、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技术、航空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制造、电力装备技术、新材料以及农业机械等九类制造领域展开。目标是推动这些领域实现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系统集成创新,并保障自主安全可控的发展。

这项“智能制造专项”是由财政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手推进的。项目申报成功后,将会迎来专家团队的联合审议与核查,并由两部门联合发文确认。对于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类项目以及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系统类项目,将按照总投资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奖励和后补助。

在农业机械智能制造新模式方面,我们致力于支持基于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械以及大型农机具和关键零部件的智能制造新模式。目标是实现农业机械产品的设计、加工、检测以及装配全流程的智能化。预期效果包括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4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以上。我们期望产品设计数字化率达到80%以上,制造过程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并建立起完善的设计与生产数据平台。还将实现产品生产的在线监控与测量,建立具有行业及企业特色的基础数据库,完成设计、生产与ERP、MES的智能整合。借助RFID和光感仓储及物流设备,实现生产与物流的无缝对接。我们将积极申请多项专利,登记多项软件著作权,并形成多项企业、行业及国家标准草案。

受到支持的智能制造手段还包括安全可控的自动柔性生产线、高档数控机械加工系统、现代化涂装生产线、智能化物流系统以及焊接机器人系统和专用智能工装夹具等。MES/ERP管理系统、自动引导小车以及数字化测量检验设备等也包含在内。这些手段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制造的基础框架,为我们的制造业迈向更高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