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机器人离火场还有多远

机器人培训 2025-01-23 10:30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近年来,火灾事故的频发令人痛心,消防英雄们的牺牲更是让人扼腕叹息。在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上百名消防官兵不幸殉职。据统计,2005年至2013年间,全国共发生169万起火灾事故,其中一线消防员伤亡人数高达776人。这一残酷现实促使人们思考:中国的消防领域何时能实现“火场换人”的梦想?

消防火场“机器换人”的趋势已渐显。随着自动控制与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消防机器人、无人侦察机等先进设备代替消防员,第一时间冲进火场了解实时情况,分析成分及现场环境,从而对火势进行控制呢?答案是肯定的。

消防机器人,属于特种机器人范畴,具备爬坡、登梯、跨越障碍物、耐温抗热、防雨防爆等功能。它们可以代替消防员在恶劣环境中进行火场侦察、危险品探测、灭火、冷却、搬移物品等作业,从而提高救援效率,保障消防员的人身安全。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党委书记薛林介绍,针对高温、浓烟、黑暗、强辐射、有毒有害、易坍塌等危险火灾环境,我们可以利用消防灭火机器人、排烟机器人替代消防人员进入危险场所。在大型石化企业火灾和化学泄漏事故中,防爆型消防侦查机器人、小型飞行器更是可以大显身手,为消防员提供现场情报,减少人员伤亡。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在今年8月14日发布紧急通知,强调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将逐步替代单一消防车,承担更广泛的救援任务。

尽管消防机器人技术不断突破,其在实战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从全球范围看,虽然机器人灭火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在我国,消防机器人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业内人士介绍,消防机器人是机械工业、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体,经历了程序控制、感觉功能、初级智能等阶段。目前,消防机器人的智能化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研究方向。要真正实现消防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仍需突破火源认定、位置判定、障碍物躲避等技术难关。

薛林透露,我国最新型防爆侦查机器人已经研制成功,具有防爆、无线遥控行走、音视频侦查、气体侦查等功能,可以有效应用于危险场所的现场侦查和探测作业。造价高昂、维护保养技术要求高、人机协同能力弱等问题仍是制约我国消防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主要瓶颈。

虽然消防机器人在技术上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迈过三道坎:高昂的造价、高技术要求维护保养以及人机协同能力的提升。目前,消防机器人在消防建设装备配置中仍然是选配而非必配,各地出于经费考虑往往能省则省。

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期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消防机器人将在未来的火灾救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消防员的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由公安部上海消防科研所研发生产的JMX-LT50消防灭火机器人,价值三十余万元,具有强大的爬坡能力和简单的操作方式,是高科技在消防领域的杰出代表。它可以代替消防战士深入极度危险的火灾现场,进行灭火、排烟等任务,保障了人员安全。同样来自欧洲大陆的进口产品——德国的路虎60雪炮机器人,则主要针对隧道火灾、石油化工等复杂场景的救援行动,价格在八十万元左右。原产于瑞典的布鲁克50破拆机器人更是功能多样,不仅能在机器翻倒、支撑物不稳等危险环境下进行破拆、挖掘、开槽和物料搬运,还能连续工作五百个小时以上,但其高昂的价格——高达二百万元以上,让许多地方望而却步。然而其出色的作业性能也为许多重大灾害现场的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突破。

江苏省消防总队的相关负责人坦言:“这样的价格标签确实让许多地区难以承受,没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普及是一大难题。”他们建议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专项资金,鼓励各地消防部门采购配备消防机器人,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消防救援能力。即使有资金购买这些机器人,如何维护和操作也是一大挑战。一位消防业内人士指出,消防机器人是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对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极高。由于火场环境的恶劣多变,机器人的许多部件特别是电子元件容易受到损坏。在推广消防机器人的也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建立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关于消防机器人的应用,还存在产品标准、训练大纲、作战编成等方面的空白。专家们建议,应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制定消防机器人应用的实训教程,在配备机器人的同时加强相关训练科目的组织,提高人机协同能力。如此一来,就能在火灾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消防队员的伤亡风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