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生产一台旋挖钻机最智能工厂机器人24小时操作

机器人培训 2025-01-22 12:13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工业机器人舞动在智能制造的舞台上

在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厂房内,日夜不停歇的工业机器人如同精密舞者,在各自的舞台上展现着精准和谐的舞蹈。这些工业机器人,搭载视觉传感的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完成装配、焊接任务。在这片繁忙的舞台上,自动导引运输车(AGV)如同灵活的物流精灵,穿梭于各个工作岛之间,完成超长超重物料的同步搬运和自动上下料。这里是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全球重工行业的“灯塔工厂”,代表着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

世界经济论坛(WEF)的最新一期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上,这家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工厂因其出色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水平而荣耀上榜。走进这座重型装备制造的工厂,你会发现与传统工厂截然不同的景象。曾经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已被现代化的机器人替代。小到钢板的分拣,大到重型装备的装配,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化完成。这些机器人,如同拥有慧眼、灵手和大脑的智能生物,协同作业,承担起所有的“脏活”“累活”。

在这片“智慧工厂”中,传统的制造流水线被创新地改造成一个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工作岛。三一重工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董明楷解释道:“传统工业追求流水线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但我们的行业注重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为了更加灵活地适配生产,我们形成了工作岛的生产单元。这些工作岛既相对独立,可以根据分配的工序灵活配置,又通过移动机器人——自动导引运输车(AGV)实现彼此之间的物流联络。”

这里的工业机器人手臂上搭载着5G高清传感器、AR等核心智能技术,使它们能够精准地完成各种复杂任务。无论是协同作业还是物料分拣,这些机器人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智能化水平。这座“灯塔工厂”不仅代表着重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更是全球制造业迈向智能化、自动化未来的重要里程碑。智能制造的崭新篇章:机器人与5G技术的完美融合

置身于一个充满科技气息的工作岛,映入眼帘的是半空中灵活操作的红色机器手。通过安装在机器上的高清摄像头,这双“眼睛”能够准确抓取数吨重的工件,与其他配件精确对接,完成装配工作。

董明楷详细介绍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首先进行拍照,通过修正,借助5G技术实现2D和3D图像捕捉。随后,系统精准识别位置,指导机械手进行抓取。机器人的精度达到了惊人的毫米级,抓取过程要求平稳缓慢。这些机器人配备了5G高清传感器,每秒能够产生100万个三维数据坐标。无论零件的大小和型号如何,机器人都能实时获取场景深度信息和三维模型,自动修复作业时的偏差,确保精准无误。

地面上的机器人手臂同样忙碌,进行精密零件的装配。而穿梭于不同工作岛的移动机器人AGV,则自动完成上下料任务。董明楷形象地称之为“海陆空”机器人的协同合作。

在焊接工作岛,机器人火花四溅,展现出了高超的焊接技术。曾经需要400多名焊工完成的工序,现在只需几名工人旁观。其中两名焊工是过去工厂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因为某些焊口只有他们能完成。但在机器人学习后,这一核心焊接工序的产能得到了数十倍的增长。

三一重工总裁唐修国表示:“我们的工厂已不再是依赖流水线和普通机器,而是借助先进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尽管机器人每天都在忙碌地工作,但更多投入的是人工智能的知识技术。每个公司通过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和应用,转化为机器的动作和精准的制造。”

北京三一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梁健介绍称,这是一个智能化的黑灯工厂。许多生产任务在夜晚进行,因为机器人不会感到疲惫或情绪波动,无需开灯就能降低能耗,同时保证生产的高效进行。在这里,“黑灯”不仅仅是暗指夜晚的生产环境,更是代表着制造业迈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新纪元已经到来。从规划到投产,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的智能化改造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曾经,一台旋挖钻机的生产周期需要长达30天,而现在,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这一周期被神奇地缩短至短短的7天。

这家工厂不仅在效率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其产值也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在2020年,工厂人均产值高达1,072.8万元,这一成绩无疑让其在全球同行业之中独树一帜,傲然领先。而在2021年9月,该工厂更是凭借其卓越的表现被评选为灯塔工厂,这无疑是对其智能化改造成果的最好肯定。

这一切的成就,都是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智能化改造的生动写照,展现了科技与工业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在这里,先进的科技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让生产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为全球的工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