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器人和高档数控机床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最新版)》正式发布。该路线图致力于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需求,选择十大战略产业进行重点突破,力求在不久的将来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其中,对于机床和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该路线图尤为明晰。
针对机床领域,路线图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到2025年更是要达到超过80%的目标。特别是高档数控机床,包括具有高速、精密、智能等功能的数控机床,将是我国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基础制造装备的发展也将受到重视,包括金属切削、热加工、增材制造等装备,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机器人领域,我国也设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50%,国产关键零部件的市场占有率也要达到50%,并且新一代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要有重大突破。到2025年,我们将形成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一代机器人样机研制成功并实现一定规模的示范应用。
为了满足各重点产业对数控机床与基础装备的新需求,路线图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包括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如针对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需求,开发高档数控机床、先进成形装备及成组工艺生产线。在增材制造、数控系统、高性能功能部件、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为了推动产业的发展,还将开展一系列应用示范工程,包括智能化升级工程、航空航天高端制造装备应用示范工程等。这些工程将有力地推动产业的发展,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蓝图,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些目标,使我国的制造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路线图》描绘战略蓝图,为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产业指明方向。针对共性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提出组建国家数控机床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先进成形工艺创新中心,集中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以推动制造工艺与装备的深度融合。
在机器人领域,随着智能制造的崛起,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机器人不仅是制造领域的得力助手,服务机器人更在养老助残、救灾救援等领域展现巨大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的种类和功能日益丰富,清洁机器人、无人机等已走进百姓生活。
依据《路线图》的宏伟目标,我国计划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将显著提升,服务机器人在多个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新一代机器人核心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龙头企业将崭露头角,配套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新一代机器人是发展的重点。工业机器人领域将推进多关节、并联机器人等本体的开发与批量生产,实现多样化应用。服务机器人领域则聚焦养老、医疗、救援等消费服务领域,特种机器人研发亦将取得进展。
在关键零部件方面,将重点研发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产品,以满足机器人的性能需求。传感器开发也将成为重中之重,以满足机器人的感知和交互需求。
在关键共性技术方面,《路线图》强调整机技术、部件技术及集成应用技术的攻关。通过突破关键技术,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可靠性和人机交互能力。
应用示范工程方面,将推进关键零部件研制及产业化应用,支持细分行业示范应用。加强服务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为国产产品创造良好社会和政策环境。人才培养也被提上日程,加强机器人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基础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展望未来,到202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将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产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普及应用,部分产品将实现出口。这一切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企业的创新以及的支持。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共同见证中国机器人在世界舞台上的辉煌表现!在战略支撑与保障层面,《路线图》提出了关于机器人领域的专项规划建议。这份规划致力于提升机器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推动自主品牌的构建。为了激励那些在产业发展中具有显著带动性或突出贡献的企业或项目,《路线图》建议提供相应的奖励措施。还要贯彻落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精神,特别关注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建立一个国家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助于集中力量开展机器人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为了保障机器人的性能与安全,还需要建立一个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以完善机器人的评价、认证体系。除此之外,《路线图》还强调了加强机器人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以提升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这些举措旨在为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其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