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AI最好的时代
AI的疆界与潜能:一个工程师的视角
身为长期致力于NLP技术和相关产品的工程师,对于人工智能(AI)的进展有着许多个人的体会与收获。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分享我的思考:AI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参会大神们在机器学习、视觉等领域的工作;以及我对于如何打造AI产品的思考。
AI的擅长与局限
牛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主任Michael Wooldridge教授的演讲《Routes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让我深思。自人工智能在达特茅斯特会议上被提出以来,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发展推动了AI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目标时,只有部分能被优化函数所描绘,并被转化成实际的指令。这些可以被转化为指令的目标,可以被视为初级人工智能(AI)系统的运作范畴。
以英语考试为例,考试结果可以通过分数来衡量。背诵更多单词、掌握更多语法、书写更流畅、发音更准确,都能获得更高的分数。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以获取高分为核心目标的英语考试系统,让这个系统参加考试,并有望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在未来的几年内,这个系统的表现可能超越人类的最优水平。
当我们回到这些目标本身,一个人可能同时追求多种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些目标会发生变化。年轻时,人们可能追求权力和金钱;年纪稍长后,可能追求家庭和睦;而到了老年,可能更注重健康长寿。对于每个人来说,教育、周围环境、社会变化都会影响人生目标的动态变化。我们往往无法确定具体每个因素如何影响这些目标。
尽管我们不能确定每本好书、每个更优秀的朋友、更积极的看待社会能带来多大的改变,但持续做正确的事情,人肯定会变得更好。并非所有的优化目标都能被量化,这是目前人工智能(AI)框架的局限。
自AI概念提出以来,AI的发展主要是量变,科学家们尚未跳出当前的框架。我认为强人工智能在几十年内难以实现,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强AI取代人类的问题。一些公司和专家提出的“AI相当于几岁小孩的智商”的说法,可能过于片面。在某些弱AI领域,AI可以超越人类的表现;但在感知决策等方面,AI仍不如初生的婴儿。以人类年龄来评估AI产品的智能水平并不准确。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些专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具体技术进展观点。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分享了AI成功的五个必要条件,包括清晰的商业模式、高质量的大数据、清晰的问题定义和领域边界、懂人工智能的跨界人才以及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他强调了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迁移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迁移学习可以有效减少对数据量的需求。例如,人的骑车经验有助于学习骑摩托车,懂羽毛球的人学习网球也会更快。目前这些模型已经被应用在对话系统和股票预测等领域。
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芮勇则重点介绍了计算机视觉领域从感知到认知的发展过程。现在的技术可以根据图像内容生成描述文字,甚至回答关于图像内容的自然语言问题。他提到将图像和声音的深度学习模型融合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更加实用和有趣产品的可能性。他认为计算机视觉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机器学习算法的进步、各领域科学家的合作以及高质量的海量数据。
滑铁卢大学教授李明院士和前Google seniorstaff科学家林德康老师也分别介绍了用深度学习做自然语言处理和自动问答技术的主题演讲。他们分享了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如何做好AI产品的问题来说,关键是要深入理解用户需求,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同时还需要关注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跨界合作等关键因素以实现产品的持续优化和升级。在众多创业公司涉足人工智能领域,涌现出众多语音助手和机器人公司,这些团队无一不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卓越的技术能力。优秀的技术并不等同于优秀的产品,要想打造出卓越的产品,还需要众多其他要素的结合。
在小米联合创始人黄江吉先生的眼中,人工智能的构造需要三大支柱:产品、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他们致力于打造各种智能硬件产品,搜集到庞大而高质量的数据集,借助机器学习技术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其融入到各个产品中,从而为用户带来更为智能的体验。
搜狗CTO杨洪涛先生则认为,优秀的产品需满足三大标准:口碑好、销售佳、盈利稳定。他强调,只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好产品才能真正创造价值。要给用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要能产出数据,以此推动自身的迭代升级。这一观点与黄江吉先生的理念不谋而合。
“欲望先于手段”。真正的创新不是用技术去找寻用户需求,而是用产品和功能去满足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如果我们拿着锤子却到处找钉子,那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优秀的人工智能产品应当落地性强,有实际的应用载体,能够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以我们出门问问为例,我们一直致力于开发场景化的语音搜索技术,拥有先进的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垂直搜索和智能推送技术。我们推出的智能手表系统Ticwear、以及即将上市的智能车载产品问问魔镜,都是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用户能够便捷地利用AI技术提升生活品质。
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上,尽管我们无法预测其走向,但作为从业者,我们的使命是专注于AI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逐步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将人们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共同期待人工智能为生活带来的美好变革。
机器人培训
- 这是AI最好的时代
- 活性物质突破为下一代机器人的随意变形开启了
- 人造肌肉“以柔代刚” 在微细管道巡检探测中大
- 福硕科技硬轨FBL-360,460L-MC-
- 乌卡时代”下的人工智能治理:刚柔并济、多方
- 见微知著 引领未来
- 人形机器人长啥样 适合哪些应用场景?一文了解
- 面向千亿机器人产业总部碧桂园总部新翼智谷获
- 亚马逊Tap体验:可控制智能家庭 音质一般
- 机器人应用领域有哪些,机器人应用的领域主要
- 家用做饭机器人,家用做饭机器人视频
- 中国18岁美女机器人多少钱 我国美女机器人多少
- 美国人工智能机器人培训,美国大学人工智能
- 小型乐高机器人教程,小型乐高机器人教程可以
- 如何实现工业4.0策略?探讨利益相关者优先事项
- 亿嘉和:复制苹果成长逻辑,颠覆智能机器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