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短缺工价高涨,珠三角工厂主加速“机器换人”计划
东莞市大朗镇,这片全国知名的毛织品产业聚集地,孕育着鲁生的针织衫工厂。虽名为工厂,但实际上,偌大的双层厂房里仅有十余位工人,这是因为大部分生产流程已被巧妙地外包出去。鲁生的工厂主要专注于成衣的洗水、染色等关键环节的制作。
数年前,鲁生独具慧眼,投入巨资引进了十多台纺织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不仅能自动将纱线转化为衣衫,还能胜任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外包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鲁生对机器人的表现非常满意,并计划今年再增购100台,将机器人的产能扩大几倍。
在制造业繁荣的大湾区,无论规模大小,工厂们都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机器换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在当前的复工复产阶段,机器人的作用尤为突出。
走进鲁生的工厂,一个专门摆放机器人的房间映入眼帘。鲁生称之为“一体机”,这些机器人能够将纱线从顶部放入,自动完成织造,直至成品从末端输出,业内称之为电脑横机。这个房间内,日常仅需一两个工人负责监控机器的状态。
“机器换人”,这一趋势在大厂中先行,小厂亦步亦趋。鲁生的工厂正是这一变革的生动写照,通过引入机器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得生产流程更加稳定可靠。这一变革,正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鲁生的工厂,由界面新闻拍摄记录。每日,一台智能化一体机能生产出20件高品质的针织衫。鲁生介绍,尽管机器产量与人工相当,但机器制作的衣服在品质控制上更具优势。
早期,工厂购进的机器人有进口与国产之分。价值百万的进口机器,其针种更密,能编织出更轻薄的衣服,而国产机器,价值三十万,功能相对简单。进口机器主要用于生产高端产品线,成本30元的产品,出厂价高达百元,无法实现大量生产。
但随着国产机器的功能不断完善和价格降低,鲁生计划今年购入百台国产机器,开始大量生产,以提升利润。这将使机器在生产中的占比从目前的不到5%提升至10%,并预计节省30%-40%的人力成本。
尽管鲁生表示目前收回机器人成本的时间仍遥不可及,但他坚信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鲁生抱有相似观点的小型私营工厂主众多,如一位以手工组装为主的航模工厂老板,也表达了对引进流水线作业的意向。智能化生产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更能在品质控制上达到新的高度,为工厂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这些工厂主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并愿意投资于技术进步,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制造业的“机器换人”大潮中,大型制造企业无疑是引领者。美的集团,作为行业的佼佼者,其旗下的库卡机器人是“机器人四大家族”中的一抹亮色。从2018年至今,库卡在佛山顺德已经建立了两期生产基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机器人产业园。
库卡的首席技术官李宏伟曾向界面新闻透露,美的集团在2021年上半年的机器人使用密度达到了惊人的320台/万人。在顺德的美的微波与清洁工厂,记者亲眼目睹了AGV自动导航小车、机械手等多种机器人设备在忙碌地工作。据相关负责人透露,美的微清工厂在三年内成功将员工数量从1.1万减至约8500人,而整体效率却提升了38%以上。
不仅美的集团,同处顺德的家电巨头格兰仕也在机器人设备上积极投入。格兰仕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顺德总部已经投产了4条智能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上有17个机器人。令人惊讶的是,单条生产线每6.7秒就能下线一台产品,生产效率是传统制造模式的9倍,而生产精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0.1毫米。
与此富士康集团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也已经推行多年的“灯塔工厂”项目。据工业富联公布的数据,其在深圳的熄灯工厂项目成功导入了108台自动化设备,并实现了设备的联网化。整个项目完成后,不仅节省了280人的人力,总体人力节省了88%,效益更是提升了2.5倍。这些企业用实际行动力和成果证明了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巨大潜力。广东不仅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大省,同时也是生产大省。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仅2021年1-11月,广东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就实现了同比增长60.1%。而在2020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的总产量已经高达7.04万台(套),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这一产量在全国遥遥领先。
“换人”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劳动力短缺与技术工人需求高涨的现象。每年的年后都是招工旺季,各大工厂纷纷开启“抢人”模式。界面新闻综合了多家工厂的招聘信息发现,深圳富士康将小时工时薪涨至26-28元/小时,并给正式工提供最高达7500元的奖金;格兰仕则给一线技工提供月薪范围在5000至8500元之间的待遇;华为南方工厂(东莞与深圳)的一线工人工资更是高达8000至上万元。
鲁生介绍称,服装制造相比于电子制造更加依赖人工,尤其是熟练工人。他们厂里的熟练工人,在旺季(有加班的情况下)的工资可以高达上万元,淡季也能保证有六千元的收入。面临的问题是难以招到足够的工人。许多年轻人并不愿意进入工厂工作,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餐厅服务员、外卖员等工作。这导致工厂内大部分是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岁的员工。由于服装制作的学习周期较长,即使提供相同的工资,年轻人还是更愿意选择其他行业。这种情况预示着未来熟练工人可能会越来越短缺,甚至出现断层现象。这也正是许多工厂开始转向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东莞的工人数量十年来持续减少,鲁生对此深感忧虑。这一趋势并非新现象,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揭示,农民工作为制造业的主力军,其总量虽达2亿多人,但人数却在逐年下降。与此农民工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新一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第三产业的工作,如外卖和快递等更具灵活性的职业。
面对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升的问题,企业开始积极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力,“机器换人”成为重要的策略。广东省的一家调查论文显示,劳动成本的上升直接促进了企业机器人投入的增加。每当劳动成本提高1%,企业的机器人投入就会增加约2.6%。
广东省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该联合体的主席团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奕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广东省是制造大省,但在智能制造能力方面仍有待提升。这体现在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芯片以及自主工业软件的缺失上。
智能制造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范式。刘奕华指出,首先是以机器换人为主的第一代智能制造;其次是“互联网+制造”为模式的第二代智能制造;最后是以“人工智能+互联网+数字化制造”的新一代智能制造。面对当前的形势,三种范式应并行推进,以满足制造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挑战。在现代化生产的大潮中,我们看到了从单一设备智能化的革新,逐渐向着整体工厂转型的必然趋势。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工厂的全面升级。从单元装备的智能投入开始,工厂逐步迈向设备间的联网互通,最终实现工厂的信息化改造。这就是转型的三大步骤并行进行的过程,每个工厂都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和规模,选择适合自己的智能化程度。
我们不应忽视人的角色。机器的增多并不意味着工人的失业。正如刘奕华所言:“技术工人的需求正在增长,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维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职业的出现,技术工人的门槛越来越高。新一代制造业的工人们正通过自身的努力,迈向更高技术水平的新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不会被淘汰,反而会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我们更应关注如何提升工人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新的制造业需求。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