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数据图,带你看懂2020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格局

机器人培训 2024-12-16 13:00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展现出了深远的中长期发展潜力。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在2020年恢复温和增长,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2019年至2021年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5%。在经历了2019年销售量小幅下滑后,预计2020年和2021年将恢复增长,增速分别达11.64%和10.64%。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自2019年10月起,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速已经转正。尽管在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为13.5万台,同比下降了1.4%,低于IFR在同年10月的预期,但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在经历了长达13个月的负增长后,于2019年10月实现了单月产量的正增长,同比增长2%。全年共计生产工业机器人18.7万台,同比下降6.1%。

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孕育了广阔的需求,自2013年以来,中国始终保持着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根据IFR的数据,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占全球的36%,超过了北美、日本和韩国的总和,显示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们期待中国在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地位将继续稳固,并展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工业机器人需求的新兴领域有望带来产业复苏的曙光。在我国,汽车、3C、家电等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一直是行业的主力军。这些传统领域在工业机器人销量中占据了超过七成以上的份额,其中汽车和家电行业更是多年来一直占据过半数的市场份额,成为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收入来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行业如仓储物流、半导体、光伏和锂电等领域的自动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这些新兴领域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逐渐上升,应用占比也在持续增长。据预测,新兴行业的机器人应用占比有望继续扩大,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汽车市场的走势也值得关注。虽然近年来汽车产量和销量一直在高位徘徊,但受汽车产业景气度低迷的影响,汽车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曾一度下滑。近期已经出现积极的变化。据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汽车产量出现了连续两个月同比正增长,销量也在同比收窄。业界预计,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汽车市场也有望迎来企稳迹象。华泰研究所汽车研究团队发布的年度策略报告预测,2020年汽车销量有望企稳,预计年度销量将达到约2593万辆。这一趋势预示着汽车市场的复苏将为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汽车产业的复苏和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朗。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将在各个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传统的汽车、家电行业到新兴领域如半导体、光伏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工业机器人将不断提升自身性能和应用范围,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电子相关产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后,终于迎来了好消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增速触底反弹,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回暖。自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 2015 年第三季度进入下行区间以来,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出货量的季度同比增速从 20% 以上逐渐下滑至 10% 以下,持续下滑的趋势一直持续到 2017 年第四季度。好消息是,由于 5G 技术的推动,智能手机市场在 2019 年第三季度迎来了出货量增速的回正,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表明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开始稳定并有所增长。这为电子产业带来了新活力,并预示着未来可能更进一步的繁荣。未来趋势似乎明朗起来,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有望反弹并持续增长。这背后的驱动力在于强大的 5G 技术。随着 5G 商用的到来,智能手机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迅速增长。在 2019 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期间,相关产业的投资增速也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趋势。随着中国在固定和民间投资领域的积极投入,我们看到中国手机市场呈现强势增长的态势。特别是中国的 5G 手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这背后体现的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动力和对新技术、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工业机器人行业也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从最初的“机器换人”到现在的“智能制造”,我们看到的是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们对于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工业机器人成为了智能制造的核心环节。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劳动人口数量的下降,人们对于劳动力替代的需求日益凸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已经开始下降,这预示着未来劳动力供给将面临压力。“智能制造”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拐点已经逐渐接近。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升级,未来工业机器人将会越来越普及和智能化,从而推动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和发展。人口结构的转变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来了劳动力短缺、企业招工难和成本上升等问题。这一趋势在制造业中尤为明显,表现为职工平均工资的不断提升。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逐渐减少,制造业企业的用工成本迅速提升。据统计,2018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已经达到了6.5万元,且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制造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利润水平产生了直接影响,使得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人力成本日益增加。为满足生产需求,企业纷纷寻求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工,从而催生了“机器换人”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迎来了快速崛起。与此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价格总体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人力成本上升与机器人成本下降的叠加,使得“机器换人”的经济性逐渐凸显,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来推动自动化升级。

展望未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等问题依然严峻。据预测,未来几十年内,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和人口比重仍将持续下降,而老龄人口及其占比则将不断攀升。这一趋势使得劳动力市场成本逐渐攀升成为难以避免的大趋势,制造业利用廉价劳动力竞争的模式亟待改变。

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机器替代人工将成为一种确定性较高的长期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对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需求不断提升,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为劳动者创造更安全、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也将推动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持续升级和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的深刻影响已经由“机器换人”的初步阶段跃进到“智能制造”的高级阶段。在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探索中,自动化设备作为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手段,已经与先进的工业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了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深刻变革。

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的自动化制造设备,以其高效、精准的工作特性,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能与产品质量。随着企业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智能制造设备不仅帮助企业优化了生产过程,提高了产品质量,更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大幅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利润。

我们认为,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不再是孤立的存在,智能制造装备将朝着自动化、标准化、集成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依托于工业机器人等核心装备,完整的智能工厂将涵盖智能仓储系统、智能搬运系统、智能机械设备、智能感知网络以及信息整合平台等多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高度集成的制造系统。

主要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不断升级迭代。通过引入传感、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智能制造实现了大数据的采集、反应和对未来的预测。这一变革在产品的开发制造、设计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闭环,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开发效率和制造质量。

受益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终端消费需求已经或即将实现互联网化。这一趋势推动企业加快制造端的互联网化和智能化改造。互联网化的改造也是近年来智能制造行业技术改进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

领先的业内企业正积极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实现生产乃至整条供应链的数字化,构建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这些企业以实际行动推动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为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的未来工厂奠定了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